核心提示
近日,2021年度全省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评价(评估)结果公布,晋江经济开发区获得全省新增试点园区综合评估第四名,园区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彰显。
综合产业园区建设既是做产业,也是做城市,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晋江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资源要素,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首批14个综合产业园区总投资571.32亿元,打造产业链生态的主阵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接下来,在综合产业园区工作推进中,晋江将建立“双协调”“双调度”工作机制,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挂图作战,压缩时限,快速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充分发挥“单一窗口”作用,提升审批效率,加快报批进度,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抢抓政策机遇,用足用好专项资金,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有力有序推进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为构建“4341”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千万平米”产业空间,全力让寸土生“寸金”。
项目提速 让企业“零跑腿”
由晋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单一窗口”服务中心为企业全程代办的第一张施工许可证,近日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当天,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各种审批,顺利发放给了华宝智能制造产业园业主。
工程项目报建是比较复杂的审批事项,一般需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才能完成。此次,“单一窗口”工作人员在前期项目对接阶段就积极主动靠前服务,通过线上对接、线下走访等方式,详细指导和协助企业梳理筹备报建材料,为企业减去多次跑窗口、反复补材料等环节,大大缩短办理时限。
据悉,为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快速落地,晋江市委专门抽调3名全脱产工作人员进驻园区,组建项目报批报建“单一窗口”。同时,晋江行政服务中心还组建17个工建审批服务单位作为后台审批支撑团队,负责园区项目的全流程审批服务。
“‘单一窗口’根据各个园区项目的产业特点、工程分类、建设计划等个性需求,按照‘一案一策’要求,制定审批流程,编制实施计划,细化进度节点,为项目制定个性化的报批报建方案,真正做到项目报批报建不出园区,实现‘对接一窗,办结全部’。”晋江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杨志勇表示,如今进驻园区的所有项目业主方,都可以享受“单一窗口”的“帮代办”服务,只需通过一个窗口一次性就把材料准备好,开展常态化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在手续办理上“少走弯路”,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据统计,自“单一窗口”成立以来,晋江已为7个项目办理10个审批事项。
今年以来,晋江在大力推进首批14个试点标准化园区项目建设中,探索出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等一批可广泛推广复制的好做法,成为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利器。比如,每个园区由一名市领导挂帅推进,强化专班建设,建立“单一窗口”机制,推行“多规合一”“容缺后补”等模式,优化流程,交叉推进,并联实施,最大限度压缩前期时限,实现“四证同发”。
项目提质 抢抓政策红利
近日,在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项目正加班加点赶工期,在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目前在建的4栋厂房已有2栋封顶,员工宿舍、研发车间、办公大楼等相关配套预计明年5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这里将落地4栋标准化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将集聚于此,共同打造一个现代化的鞋机产业园。未来该工业园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年纳税额超2000万元。
目前,满誉工业园已建设1#—12#厂房、办公楼等相关配套,现状建筑密度为40.77%,容积率仅0.91。为优化配置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满誉在原有规划用地上提高建筑密度,新建生产车间、研发楼、设备用房及配套办公生活用房,改造后建筑密度为57.612%,容积率1.588,可提高产能30%,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鞋机产业链将在满誉工业园落地生根,企业合作空间更大,对此满誉决定在目前在建的4栋标准化厂房基础上,再扩建4万平方米园区,在园区内实现延链强链补链。积极扩建的背后,体现的是满誉抢抓晋江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政策红利,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我们实行‘亩均论英雄’和‘平方米产出论英雄’的用地导向。”晋江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激发企业参与园区标准化改造的积极性,晋江出台15条措施,除了简化企业提容增效报建程序、补办不动产登记手续等,还设置项目开发运营补助,给予企业购置厂房贴息补助或租赁标准厂房租金补助、返还产权分割转让环节税费,给予入园企业优惠措施。接下来,晋江还将出台一份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市外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入驻园区。
项目提效 打造产业链生态
近日,在晋江内坑镇品牌工业城,总投资约50亿元的恒安集团内坑智能化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正加速推进桩基施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该项目的典型标志,按照“未来工厂”的建设蓝图,项目建成后将集“上游原材料”“智能生产”“智能分拣仓”及其他配套于一体,打造现代化卫生用品绿色智慧产业园,可年产纸尿裤19亿片、湿巾67亿片,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成为恒安集团在全国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当前,内坑镇正加快推进占地3550亩的品牌工业城园区标准化建设,重点招引卫生用品、鞋服、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区现有产业项目9个,贵人鸟内坑工业园、恒安内坑智能化生产基地(二期)被纳入晋江“四个一批”项目。
在陈埭镇三斯达鞋纺园项目(一期)施工现场,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启动,连日来正在抓紧进行基础施工。该项目采取“新建+改造”的方式进行建设,其中项目一期计划使用土地面积约150亩,二期计划使用土地面积约150亩,用于新建标准厂房及配套约31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可吸纳超50家大小不等的制鞋纺织企业,容纳超6000人。今年以来,陈埭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启动了一批标准化园区项目,规划面积约1010亩,为分散型园区,包括三斯达鞋纺园地块、西霞美地块、江头地块,通过加快腾挪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园区从空间重构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晋江来说,不仅要建设标准化厂房,更要打造集聚生产研发、工艺制造、生活配套等完整功能的产业链生态。对此,晋江各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定位,比如陈埭园重点围绕安踏等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需求,打造鞋成品、鞋材精品工厂集聚区;安海装备制造园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东石镇金瓯工业园在拓展伞业品类的同时,引进帐篷、睡袋等户外用品业态,打造应急物资生产基地等。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晓燕 谢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