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在闹市区租店面当驿站,只为让户外劳动者和过路人休息喝水、更好地宣传世遗泉州;工会部门打造暖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遮风挡雨,方便他们休息喝水热饭……近年来,类似的驿站在全市“遍地开花”,它们或由爱心人士出资设立,或由部门、街道联合建设运营,或由部门设立公益组织运营。这些暖心驿站在筹建、运营过程中碰到过什么困难?又该如何更好地运营?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模 式
公益组织或个人设立:
小店茶馆与众不同
免费奉茶供人歇脚
在泉州市区中山路奎霞巷口,有一间与众不同的小店,走进店里,门边放着一个大保温水壶,旁边“公益座位”四个字非常显眼,店面的宣传牌上写着“免费奉茶,免费取阅《泉州晚报》,免费座位歇息,免费杂志、视频宣传泉州文化”,此外,宣传牌还特别注明:“纯公益,不收费,无人值守。”驿站里还有洗手台、水壶、直饮水、微波炉等物件,并摆放着六七张木凳。左侧的墙上,液晶显示屏循环播放着泉州城市形象、创城、旅游等内容的宣传片。
“设立这个驿站的初衷是想让大家看见古城泉州的真善美。”据了解,该驿站是第五届泉州市道德模范陈建国设立的。他介绍,这家店于2020年7月份租下,起初用于经营饮品,同时在门口设免费奉茶点。后来店面整体迁移到其他地方,这家店就空置下来。他就想着干脆作为纯公益驿站,免费奉茶、供游人歇脚、宣传泉州等。驿站从今年9月底启动,每天10点多开放。
在惠安科山公园大门内100米处的位置,有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民俗茶馆。从去年7月份开始,这间茶馆新增了一个身份——小鱼公益爱心驿站。茶馆的装修透露出浓浓的闽南古厝风格,老式的钟表、梳妆盒、纺织机、黑白电视机……室内陈设的许多古老物件也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怀旧氛围。
科山公园游客数量众多,且附近有不少环卫工人,惠安县小鱼慈善公益协会因此想成立一个爱心驿站,方便这些人休息、饮水。茶馆老板娘蒋莲娥是公益协会的一员,于是,一群有爱心的人一拍即合,决定将茶馆同时设立为小鱼慈善公益协会的爱心驿站。驿站成立后,店门口多了保温茶桶和塑料杯,店里面增设口罩、雨伞、充电器等多种可免费使用的便民物资。科山公园的人流量很大,来取茶水的人很多,也有很多环卫工人会在这里歇歇脚,蒋莲娥有时不仅提供茶水还会拿面包给他们充饥。
部门街道联合设立:
暖心休息室
配备一应俱全
“滴”!刷下脸,门即自动打开!在石狮仁里社区有一处刷脸的暖心驿站。环卫工、保安、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只要录入信息后,即可刷脸进入。驿站内有沙发椅和配套的桌子,有微波炉、意见箱、烧水壶和电视机等,还有一个有声图书馆区以及书籍、口罩、雨伞、消毒液、医药箱等便民用品。
凤里街道仁里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暖心驿站由石狮市总工会提出,凤里街道总工会指导,仁里社区配合打造。仁里社区腾出一间闲置店面为站点,石狮市总工会则提供相应的装修和购买物资的资金,暖心驿站于今年7月份正式启动。该暖心驿站全天开放,日常维护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周边一些家政服务人员一起进行。接下来的运营费用暂定由社区来承担,当地的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将不定期提供饮水及一些便民物资。
近日,记者来到泉港山腰街道奇美广场的户外劳动者休息室,入门就看到对面墙上写着“累了进来,歇歇脚、喝杯水,烦了进来聊聊天、解解闷”。休息室有六七十平方米,桌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储物柜、维修工具箱、应急药箱(配备常用药)、充电充气工具、宣传角等一应俱全。
泉港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腰街道奇美广场和汾阳街户外劳动者休息室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区总工会负责业务指导,山腰街道工会负责日常管理,聘请了2名工作人员专人管理。可为包括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在内的户外劳动者提供驻足休息、饮水、热饭、如厕等服务。
社区设立:
快递小哥之家
提供爱心服务
今年10月上旬,南安市仑苍镇大泳村快递小哥之家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两间贯通的房间组成的休息驿站,室内宽敞明亮,有空调、椅子、电脑、电磁炉、手机充电器等,墙角摆放着一些书籍。大泳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村有20多家物流和快递站点,在当地从事快递工作的人员有200多人。村里经过商议后,一个为快递小哥提供爱心服务的驿站便应运而生。
快递小哥之家从今年7月份开始筹备,装修费、购买物资费等全部来自村财,后续的运营费用也暂定由村财承担。驿站周一到周五开放,开放时间上午7点至下午下班时间,日常管理工作由村干部轮流负责。据悉,村里还不定期在快递小哥之家开展和安全、法律、防疫等有关的知识培训。
部门设立委托公益组织运营:
派送免费早餐
设立心愿墙
近日,记者来到泉港植物园广场旁的志愿服务驿站。驿站只有30多平方米,里面饮用水、雨伞、急救药箱、口罩、纸巾、休息桌椅等物品一应俱全。记者到达时,泉港区家园义工志愿者陈文蓉正往保温桶里倒入热水。她介绍,驿站的开放时间主要在晚上,因为这个时间段有很多人来跳舞,他们会提供椅子和热茶水。除此之外,此前驿站还曾经持续一年多在每周日上午给户外劳动者发放免费早餐,一天几十份到上百份不等,后来因为疫情影响才暂停。泉港家园义工协会秘书长林三孙介绍,植物园志愿服务驿站的费用主要由区委文明办提供,用于茶水、纸杯以及空调维护上。
泉港锦绣公园志愿服务驿站同样由区委文明办设立,委托泉港济困公益协会运营。该驿站有一面心愿墙,墙上张贴着一些心愿卡,心愿卡上有求助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心愿以及发布时间等信息。泉港济困公益协会秘书长方妙妙介绍,他们会在心愿墙贴上心愿卡片,有心愿的群众来到爱心屋可以写下自己的心愿,一段时间后协会志愿者会将心愿统计发布在爱心群里让大家认领,物资买齐后,协会会组织志愿者上门派送。
声 音
小举措大爱心 成为一道风景线
“他们不仅免费提供茶水和防疫物资,还不定期在驿站里做馒头、包子送给敬老院、福利院的人,真的很有爱心。”张老先生是小鱼公益爱心驿站的常客,对于老板和公益协会成员的爱心他很敬佩。
同样在市区奎霞巷开店的苏女士,拿着杯子奉茶点取茶水。“老陈很有心,水都是温的。我经常看到他来换茶、加水,有时候是店里的员工来。”苏女士说,这几天风大干燥,她一天要取几次茶水。“你这个驿站与众不同,小举措大爱心,算得上古城一道风景线。”知名摄影人士纪旭东采风时,无意中看到公益驿站,特地找到陈建国为他点赞。
困 难
前期宣传不够
群众了解不足
泉港区委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疫情反复,影响了驿站的正常开放服务,露天电影、大众阅读等人员比较聚集的特色服务项目难以顺利开展。他们只能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
“驿站设在二楼,且前期宣传力度不够大,因此前来驿站休息的快递小哥目前不是很多。”大泳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通过在门口放置宣传招牌、对接物流企业公司等方式让更多快递小哥知道这个驿站,从而服务更多人。同时他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让快递小哥之家更加贴心和完善。
凤里街道仁里社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暖心驿站刚成立时,很多户外工作者都不知道,社区通过邀请户外工作者到现场体验,让他们知道暖心驿站的存在及相应的服务项目,逐步取得户外工作者的信任。
遭遇场所难题
资金也有不足
泉港区植物园志愿服务驿站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时会组织手语舞、健身操、瑜伽等公益培训,但因为广场设立停车场,经常会遇到场地不足等问题。所幸区委文明办与停车场沟通协调,在组织培训时腾出适当的空间。
无独有偶,小鱼公益爱心驿站也遭遇过场所的难题,小鱼慈善公益协会许副会长表示,驿站成立前的最大困难在于缺少合适的场所及相应的资金,志愿者找了十多个地方,租金都要2000元以上,只能放弃。后来在一次闲聊中,同为公益协会会员的蒋莲娥得知此事,表示愿意提供自己的店面作为爱心驿站,才解决了场所的问题。
除了场所,有的驿站还遇到过资金的难题。石狮仁里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暖心驿站前期建设过程中曾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社区通过向上级工会争取部分建设经费,同时发动社区爱心人士认捐,补上了缺口。
个别群众破坏
甚至顺走插座
泉港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设立在奇美广场的户外休息室,出现过门把手被破坏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2018年10月,晋江罗山SM广场和陈埭吾悦广场的24小时无人值守云驿站投用,服务驿站给市民提供了休息、手机充电、免费饮水等诸多便利。不过,2019年3月底开始,有一群小年轻三番五次到晋江罗山SM广场的云驿站内肆意破坏,还在驿站内抽烟,甚至把里面的插座给顺走。
石狮仁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户外工作者到访暖心驿站时间不固定,社区无法24小时管理,且内部一些重要设备怕丢失或损坏。于是暖心驿站门禁通过人脸识别认证解锁,对有进入场所需求的人员进行信息预登记,并且加装监控,便于社区日常管理。
建 议
部 门 拓展服务项目
汇聚更多爱心资源
如何更好地运营暖心驿站?泉港区委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建议,驿站应不断拓展丰富服务项目,把小驿站建成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打造综合性文明窗口和便民服务平台。希望党政机关提供更多支持,同时加强宣传,吸引汇聚更多爱心资源,实现爱心早餐、暖心奉茶项目的常态化可持续运营。在寒暑假和节假日,驿站可以接受更多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把驿站打造成社会各界,尤其年青一代的文明实践基地和公益体验平台。
“我觉得爱心店家与公益协会合作,可以成为爱心驿站运营的新模式。”许副会长认为,可以尝试店家提供爱心驿站店面,公益协会筹集物资并帮忙维护来运营爱心驿站。这样店家既可以献爱心也可以提升商店的知名度,公益协会也能借此帮助到更多的人。
政协委员 暖心驿站建好
更要用好
市政协委员、泉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青兰表示,近年来全市各地纷纷建起各种暖心驿站,让户外劳动者在辛苦工作之余,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她觉得,暖心驿站要建好,更要用好,不能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才开放,平时一锁了之;或者开了门却无人管理,落满灰尘,无法正常使用,成为一种形象工程。用好暖心驿站这些公共设施,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广泛征集民意,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服务项目。
戴教授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其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效整合志愿者资源,促进广大志愿者和志愿团队在更多层面参与进来。同时整合民政、红十字会等官方机构职能,帮助暖心驿站在政策信息、建章立制等方面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和加强暖心驿站规范化运作。戴教授建议,在暖心驿站的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政府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一个政府指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社会组织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优胜劣汰、各类资源自我循环流动的公益慈善“生态系统”。
“对普通劳动者的关爱,体现着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高度,也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户外工作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群体,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更多地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戴教授建议,为了让驿站充分发挥作用,相关部门还应考虑暖心驿站的站点位置、数量分布以及规模大小,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可以拓展更多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如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等,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
□本报记者 吴志明 杨泳红 林劲峰 实习生 李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