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到处一片火热的忙碌景象:实验室内,福建省首个环境气候舱在测试不同模拟气候环境下的服装舒适性能;会客室里,短短半个小时,就有三家前来洽谈技术合作的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一如既往地强调了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让我们感到特别有干劲。”该院院长蔡涛说。
一番忙碌之后,蔡涛带着研究院同事与本报记者一起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正是我们泉州第一大产业——纺织服装业一直在走的路。”蔡涛首先发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作为科研平台,研究院将继续全力为泉州纺织服装产业提供行业发展的“望远镜”、科技平台发展的“放大镜”及技术路线选择的“显微镜”,助力科技深度赋能“泉州制造”。
“是啊,在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集聚了技术、人才等优势的大院大所大有可为。”记者说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着力解决产业科技创新“短板”,泉州按照一个主导产业至少创建一个科研创新平台的要求,已引进共建18家大院大所,仅去年就累计服务企业超800家,解决技术难题超200项。
共学期间,蔡涛带着记者参观研究院实验室,研究院项目总监郑福尔正忙着做技术试验,他已先后负责及参与了10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郑福尔说,“身为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要始终保持创新激情,明确目标、敢于挑战,扎实开展科研工作,用技术报国。”
郑福尔坚定有力的一番话让同为“80后”的记者深有感触。这些年,记者经常到泉州大院大所采访,被科研人员认真、严谨、充满激情的科研态度触动。“我要向你们学习,磨砺笔杆子,书写青春诗篇。”记者回应道,“作为一名青年新闻工作者,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地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人员中间,深入挖掘和报道典型故事,不断为祖国科技创新事业鼓与呼。”
大家的学习交流,引发了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许平凡的共鸣。作为柔性引才计划进入该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的他,研发的“耐久性速干衣”已经在和企业洽谈落地合作。“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解决了人才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人才跨区域流动,让很多人找到了广阔舞台。”他说,“生逢其时,我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才和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潜心研究,努力攻关技术,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本报记者 王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