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晋江一中不断探索,顶层设计出许多原创性的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催生学生的内驱力,在县域中学中异军突起。今年高考,晋江一中多名“学霸”被北大、清华录取。今年教师节,晋江一中获颁“泉州市2022年度教育特殊贡献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晋江一中“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正是深度契合了这个精神。“学生第一”的理念在多年发展中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以学生为首位,以素质育优秀,以卓越为追求”的基本内涵,为的是让每名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长足进步。
作为省级文明校园,晋江一中的人本教育,不仅在管理制度和环境建设上都以学生为本,更是在教育教学上把“主角”还给学生,把“舞台”交给学生,顶层设计出许多原创性的教学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催生学生的内生动力,形成富有特色的原创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张德育实践名片,把学生请上“舞台”当“主角”。
2006年开始,晋江一中开始为高一年级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里面存有阅读卡、劳动卡和社团证等。这不是保险柜,也不是储藏间,而是一座虹桥,成为学生激励和提高自己的一种评价方式。
2009年以来,晋江一中以“文化故事”为载体,学生写、说文化故事,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讨论故事。有情感交流的媒介,从讲述走向课程化,又从课程化进入对工作、学习、生活的体验式、感悟式故事撰写,有力促进学生“三会三自”“三会三高”目标的达成,即初中生“会做人、善自主,会学习、讲自觉,会生活、懂自理”;高中生“会做人、高素质,会学习、高质量,会生活、高品位”。
每学期分发两次学生优点单,由同学或教师填写,正面为校名、年级、班级、姓名、时间,背后有两个栏目,同伴的眼光和教师的印象。这是一种相互性评价、辅助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文化性评价,让学生从进步经历中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成功道路。
落到具体教学上,“学生第一”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时间管理和问题教学。时间管理上,教师做好教育教学中的时间管理,有节奏、有层次的“问题教学”,成为课堂时间管理的灵魂;学生做好学习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学校为每名学生准备“学期学习成长规划”,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时间管理。问题教学上则始于2006年提出的“倡导问题教学,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改革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纳入“学科哲学”研究范畴。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创造性地引入哲学精神和哲学思维,把各种教育问题、课程问题、教与学的问题、人的成长问题,都转换为充满智慧的探究和行动,为教育灌注哲学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而学生的成长有阶段性,就需要在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素养梯度目标。初一的热情与态度,初二的目标与守则,初三的涵养与眼界,高一的人格与修养,高二的抱负与价值观,高三的信仰与情操,每个素养梯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学校都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并设置了实践活动,给学生心理发育的成长提供导向。
□本报记者 曾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