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叶国彬、李红艳夫妇替患有癌症的儿子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以期让儿子生命得到延续(详见本报4月29日第六版相关报道)。就在本月11日凌晨,这位年仅9岁的小男孩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记者从晋江市红十字会获悉,作为晋江第七例遗体捐献者,小男孩捐献的眼角膜将为厦门眼科中心4名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他的遗体也将捐献给厦门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能帮助其他人,也是一种欣慰,这也是儿子生命的一种延续。”孩子的父亲叶国彬说。□本报记者 张晓明
怪病缠身 男孩没能等来幸运之神
叶国彬夫妇来自四川的一个小县城,2017年来到晋江市务工。2020年5月28日,他们发现大儿子出现眼睛斜视、步态不稳、呕吐等症状,辗转多地就诊,后在北京确诊。“没想到,复查之后确诊,儿子患的病是髓母细胞瘤4级,也就是脑癌。医生说,这种病治愈率只有万分之一。”叶国彬说,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把成都的房子卖掉了。去北京的脑瘤切除手术很顺利,但医生说,若要全部清除癌细胞,需要进行放疗、化疗,但因为癌细胞在脑部,有变成植物人的风险;若不进行放疗、化疗,就只能继续观察,如果10年内病情不复发,就和正常人一样。叶国彬选择了后者。
然而,叶家人并没有等来幸运之神。今年3月初,儿子的病症复发。再度袭来的病魔,让小叶头痛不已,后来头痛还伴随着呕吐。怪病复发,孩子的生命变得渺茫了。他们想在儿子“走”后,把其遗体捐献出来,希望通过医学研究能攻克髓母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和好的治疗方法,让天下更多的孩子不再受该病的折磨。
捐献遗体 让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
“爸爸,你煮的香肠真好吃!”这是叶国彬听到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直到11日下午,他还恍惚觉得,孩子说的这话还萦绕在耳边。
11日凌晨5点多,上完夜班回来的叶国彬准备上床睡觉,触碰到孩子冰凉的手脚,发现不太对劲。于是,他连忙坐起,叫醒孩子妈,打开灯一看,孩子的嘴唇已经乌黑,鼻子没了呼吸,肚子和胸口也几乎冰凉,仅存一丝余温。
他们不愿接受,不想放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坚持送医。在送医的路上,他们意识到,孩子真的已经离开了。早上7点,叶国彬联系了晋江市红十字会,忍痛决定将孩子遗体捐献出去。
“虽然心里早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真正到来了,我们还是无比悲痛。”叶国彬夫妇哽咽道,他们无法留住自己孩子的生命,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短暂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遗体捐献,帮助医生找到髓母细胞瘤的病因,是叶国彬夫妇的心愿。
“很感动,也很钦佩。”晋江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曹荣山表示,捐赠遗体或者身体器官都是需要勇气的。而为离世亲人执行捐献意愿,更需强忍心中的痛苦和不舍。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那些无私献出遗体或身体器官的捐赠者,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传递着生命种子与人性光芒,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续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