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百年荷校,薪火相传,世纪弦歌,赓续华章。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是由爱国华侨刘玉水先生独资创办的学校,也是惠安县仅有的一所侨办完全中学。学校地处惠安县东岭镇荷山村一片形似荷叶的山坡上,东望净峰寺,西挹灵瑞山,背负螺阳城,南濒龙湖水,取其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之祥,故名荷山中学。办学之初即成绩卓著,声名远播,与厦门集美中学、南安国光中学一起被誉为“闽南三大侨校”。
2022年12月18日,学校喜迎百年华诞,海内外侨亲校友重返荷园,畅叙情谊,共襄盛举。
□通讯员 张伟清 本报记者 张文璟 文/图
“我要办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学校。”——刘玉水
易私塾 兴新学 青萍尺水见天真
1922年,对荷山学校而言,是百年办学的肇始之年;对刘玉水先生而言,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这一年,他回乡省亲,目睹家乡百业凋敝,民生艰困,尤其是当他看到村中很多少年缺学失教、孩子游荡打斗,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旋即找到本村私塾先生刘赞周商量创办新学事宜,当天就决定把私塾改为学校,定校名为“荷山学校”,立“慎毅”为校训,拟以村北形似荷叶状的小山岗为校址。
此后几年,作为橡胶行业一名普通经理人的他,硬是从微薪薄俸中挤出办学经费,勉力支撑新生的荷山学校。由于旧学蒂固,新学伊始,资金、校舍、生源、师资、民风……初创时的困难接二连三发生,年轻的刘玉水先生逢难愈锐,不但没有屈服于现状,相反,兴学的意志更加笃定。
“我一定要办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学校”,他豪气冲天,一语掷地。这一年,刘玉水先生30岁。三十而立,立创办新学振兴家乡之志。
建完中 创学村 沐雨栉风来育人
年届天命,历经抗战洗礼的刘玉水先生迎来人生转机。日本投降后,橡胶事业迎来大好形势,凭长期追随陈嘉庚先生而积累的经验,他果断投资,不辞辛劳,很快收到极大的回报。1946年,攒下第一桶金后的他便迫不及待地派人返乡建造新校区——荷山小学,多年来的第一个夙愿终于落地生根了。
随后不久,他再派次子刘德芳及谢良顺等人回乡主持荷山小学新校舍建设、筹办荷山中学。瘠地建新校,旧俗兴新风,这是谈何容易的事啊!
从征地到平整,从规划到设计,从材料运输到施工建设,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抉择、每一份担当,无不考验着创办者的胸襟与智慧,当“荷”字形、“山”字状的屋舍巍峨矗立在这片荒坡后,翘首以盼的贫寒子弟终于迎来改变命运的福音。
在创建荷山中学的同时,刘玉水先生又先后在西埔、潘湖、东岭、净峰、西头等五个村兴建小学,旨在为中学输送高质量生源。六所小学如同罗列的众星拱照着荷山中学,在惠东一带形成体系完整的学村风貌,为经济积贫、文化积弱的惠东地区注入一股振拔的“活血”。
自此以后,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丹桂飘香,琅琅书声和浪声;白鹤翩跹,阵阵松风熏学风。
尽家资 践誓诺 驷马鼎言万金掷
“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刘玉水先生在建校期间,因资金、人事、观念等问题,常常陷入困顿之境。然而他不改初心,不畏挑战。
他时常对人讲:“如果我为家乡办学办到一半就因种种原因而停顿,那等同于我没有做过这件事。甚至对我来讲,比没做这件事还不好,因为这样会让更多人感到失望。”这番话来自他当年的书信。今天读来,我们依然能深切体会到他所指的“遗憾”是来自农村学子无法完成学业的悲哀。
也正因为他心中系挂着这些农村孩子的命运,更因他胸怀改变乡村的壮志,在万难之时,他发出了那句令人震撼动容的话:“荷校不成死不休。”为这句“至言”,他先后捐出人民币100万元,这在当年相当于12500两黄金的价值。而这笔钱,几乎是他全部的资产。
古人云:“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然而,言必信,行必果,刘玉水先生终以高瞻远瞩的目光与超拔非凡的气概,倾其所有地践行了一个掷地有声的誓言。
追旗帜 立典范 光风霁月证其身
在商海沉浮家国危难中,无论投资创业还是救亡图存,刘玉水先生始终视陈嘉庚先生为懿范,他常常自豪地向人转述嘉庚先生的话语:“吾人意欲存于世界,必先兴教育而后实业”“国家存在,而后国民乃有幸福可言”“宁牺牲个人之私图,以尽国民之义务与天职”“畏惧失败才是可耻的”等等。这些言论深刻影响着他的思想,激励着他冲破阻碍,实现梦想。
就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创业、抗战、兴学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与大使命。他凭智慧与胆识在橡胶行业上独树一帜,以凛然大义的精神在救亡图存大业上一往无前,在兴办教育振兴华夏的天命中竭智尽力。究其本源就是:始于不忍人的恻隐之心,经于舍我其谁的羞恶之心,由于秉公无私的辞让之心,成于家国至上的是非之心。此“四心”,正是广大爱国华侨的初心与本性。有人说,刘玉水是一个惠安的“陈嘉庚”,而大家公认,他就是自成典范的刘玉水,一个惠安的刘玉水,一个南洋的刘玉水,一个爱国爱乡的刘玉水。
“玉砌书阶旌道义,水涵鸿志播文明。”在他的精神的影响下,二代华侨刘春江先生、刘春泉先生、刘金沙先生、刘长水先生、庄姜女士,三代华侨刘永世先生、刘炳杰先生、刘炯辉先生、刘美珠女士,以及广大校友乡贤,他们深切认识到爱国爱乡的现实意义与人生价值,毅然继承刘玉水先生的事业,在荷山村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倾心尽力。
三代华侨捐资兴学、无数校友感恩回馈,历经百年而热情不减,这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一切源自旗帜的感召,源自典范的激励。
“我们要办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好书的学校。”——刘永世
立乡教 守本色 振兴乡村笃初心
荷山中学是闽南三大侨校之一,是全省唯一“农村一级达标高中校”。学校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地处惠东大港湾腹地,周围多丘陵,地瘠而少,自古以建筑、渔业为主要谋生方式,出苦力的工匠家庭对下一代教育有强烈的愿望。因此,办好荷校教育对振兴惠安乡村有着深远的意义,荷山中学在初创之时就肩负起这个责任。
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竞争愈加剧烈,对经济条件普通的农村孩子而言,高质量的教育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因而“低进高出、中进优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建校初年,刘玉水先生就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他广延名师,整肃学风,在他的精神影响下,学校取得斐然成就。七十几年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感恩、励志”为内核,以“校主倾资办学、校友倾情助学、教师倾心教学、学生倾力苦学”的“四倾精神”为外延。这一精神既契合农村教育的需要,又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尤其在今天的教育大背景下,愈加彰显新的时代意义。而办好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好书的学校,不仅需要物质支撑,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引领。数以万计的荷中校友,他们感念刘玉水先生的情怀,事业稍有成就,便心念旧恩,捐助母校;一代又一代的荷中教师,他们继承倾情教学的作风,爱生如子,育人不倦;新时代的荷中学子,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在学长、前辈的激励下,他们志存高远,甘于苦读,争当“让母校骄傲”的学生。
“教好一个农村学生的意义是非凡的,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影响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村庄的未来。”校友总会会长、高二组校友庄晏成先生多次这样勉励师生。因此,传承发扬感恩励志精神,是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底气与本色。
缮体系 启多元 文教科艺五育勤
建校伊始,刘玉水先生为实现“五育”并举,不惜重金建造规模形制一流的大会堂、体育楼、艺术楼。但后来没有建成科学楼,成为刘玉水先生最大的遗憾。“在一个中学里面而没有一完整科学馆,则此中学也未能成为一完善设备之中学,尤其是科学时代的今天。”
刘玉水先生认为人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是缺一不可的,文、理、科、艺、体是同样重要的。他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在他的理念影响下,学校自创办以来,就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各科各类人才辈出,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带领下,美术、体育、音乐高考单招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引领作用,加大培养力量,尤其在美术学科教育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与支持,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取得一系列佳绩。尤其是近五年,近百名学生考上美术一本、双一流、211、985、独立院校,成为泉州地区美术教育的强校。今后,学校将继续传承刘玉水先生的办学初心,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优化办学思路,拓宽办学渠道,力争让更多学生考上高层次的艺体院校。
在提升综合素质、实施特色教育的同时,在校董会支持下,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对外交流活动:加强同福州八中、厦门双十中学、泉州五中等学校的学术交流,主动学习名校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人走出去、文化带进来”,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杭州、古田、长汀等地,走进高校感受名牌大学氛围,走进历史古迹熏陶提升文化素养,走进革命圣地学习长征精神。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与马来西亚槟城钟灵中学联谊活动,双方互派师生,切磋学习,体验生活,交流不同制度下的文化、情感、思维方式,拓宽视野,培养世界观。疫情三年期间,荷钟两校的交流没有中断,线上活动如期开展。今后,学校将加强联系,争取更多人次参与这项活动。
拔高度 增亮点 因材施教事琢磨
“我的祖父创办荷山学校是为了让更多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现在读得起书已经不是什么困难,读得好才是关键。”刘玉水先生的嫡孙刘永世先生在2015年的学校董事会上提出这个问题。
作为学校董事会董事长、第三代华侨代表,他十分关心学校在新时期的工作思路。经过多方研究讨论,学校最终决定创办“玉水班”。
2016年,作为“校董会重点项目”“校长工程”的“玉水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通过优化内部师资管理,拓宽外部宣传渠道,充分挖掘校训内涵,以“真诚以情、谨慎以明、担当以竟、决断以行”为“感恩励志”的行为准则,大力发扬“教师倾心教学,学生倾力苦学”的精神,选拔优秀教师担任段长、班主任工作,大胆提拔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担任常规教学及辅优拔尖工作。同时,在年段管理方面,以“玉水班”为龙头,以特色班为双翼,实现流动机制管理,推动公平竞争。在多方共抓,校友襄助下,首届玉水班取得突破性佳绩,多人次斩获省、市、县学科竞赛奖项,多人次荣获县“曾纪华奖”“达利特等奖”,实现“读荷山玉水班,圆重点大学梦”的目标。
“玉水班”创建五年来,上百名学生考上双一流以上大学,取得了“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效果,深受赞誉。今后,学校将继续优化“玉水班”工作方案,落实招、管、教、育环节,不断朝系统化、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力求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度、更快的速度、更真的诚度向“中进优出,优进杰出”的新目标砥砺前行。
勇变革 争示范 百年征途再创新
值刘玉水先生兴学百年之机,荷山学校将继续弘扬华侨办学精神,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在管理上,挖掘学校办学潜力,调动一切有利学校发展的因素,深化用人机制,打通人才上升通道,大力落实推广思政课程,提高德育优先的育人高度。凝聚人心,大胆改革,勇于反思,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与增长点。
在教学上,夯实常规管理,提振教风学风,营造创优争先氛围,做好集体精准备课,做到教学案系列化、精品化。进一步落实“青蓝工程”,加速新教师培养周期。在文化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凸显学校感恩励志文化特色,鼓励社团建设,积极改进评价机制,开展一系列“慎毅之星”评比活动……
百年荷山,筚路蓝缕。在新的百年征途中,荷山学校肩负着“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使命,将找准定位,坚定信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办法,努力朝着“全省唯一一所农村示范性高中校”的高新目标前进,努力践行百年侨校的初心与梦想,真正实现从“读得起”到“读得好”的嬗变。这所位于东海之滨海西之畔的百年侨校,必将拔节生长,立地参天,花果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