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沼婢)根据“新十条”要求,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采取居家隔离。那么居家隔离,在心态上该作何准备和调整呢?泉州市第三医院心理科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雅森为您开出居家隔离“心理处方”。
首先,要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了解到奥密克戎感染株的特点是传染面广,症状轻,大多以无症状和轻症状为主。感染者会有类似感冒等发热、喉咙肿痛、肌肉无力、咳嗽等症状,大多在7天左右可以好转,因此即使感染了也无需过度紧张,更切忌胡乱服药。国家目前提倡无症状者和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有需要再前往医院就诊,以减少交叉感染。老百姓可以在官方网站获取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避免恐慌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其次,正确认识居家隔离的必要性。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防疫政策,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的必然要求,目的是保障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平心静气地根据政策配合防疫要求,也能帮助我们减少内在消耗,将自身精力体力用在恰当的地方。
第三,照顾好身体。居家隔离者可能因为生活节奏的改变而无所适从,甚至放飞自我。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阳性感染者无疑是需要多喝水多睡觉,密接等其他居家隔离者同样要注意营养均衡,多休息,不熬夜,同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良性运转的轨道上,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去面对病毒。
第四,给自己建立生活的秩序感。居家隔离时,尽可能给自己设置一些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比如每天早上7点起床、9点吃饭,晚上10点准时睡觉,每天阅读1小时、做家务半小时,运动1小时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秩序,能够让你在失控的情境中仍然保有一定的确定感。
第五,控制负面信息的输入。在居家隔离期间,不稳定的情绪会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干扰。要避免无限地刷负面新闻、任由自己的注意力被坏情绪控制。建议多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你喜欢的事情和人身上、少花在令你不高兴的事情和人身上。尤其是睡觉前控制刷手机的时间,坚持下去,会对个人的情绪带来显著改善。
第六,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居家隔离期间家庭成员生活交集更多了,产生摩擦的机会也增加了,这对于协调家庭冲突的能力反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家庭成员有相对独立的边界和空间,对他人的状态持有同理心,同在一个屋檐下,每个人都不容易。要认识到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家庭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情绪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去处理问题,这才是比较有效的保持人际和谐的方法。
第七,建立自己的心理安全空间。感受到内心烦躁、混乱、不安时,可以去联络信任的人或腾出一点个人空间,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或表达出来,当我们的感受被言语化、被命名、被我们自己或安全的他人看见、理解或消化后,我们内心的混乱感就会消失,这对于稳定心理状态非常有帮助。
第八,学会一些放松方法。一般人都会有各种兴趣爱好,可以去回顾和盘点一下,哪些活动是有助于你放松身心的,或者当你情绪状态不佳的时候,你曾经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是绘画、下棋、听音乐、做运动、刷剧、做手工等常见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学习一些呼吸放松训练、瑜伽、太极等。将这些活动列成一个清单,当你需要的时候,选取适合自己的活动,一般能有效调节情绪上的压力。
第九,建立人际支持网络。定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自己的亲朋好友,非常信任的人聊一聊,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想法,感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有助于缓解一些心理上不适的情绪,获得内在的安全稳定感。
第十,如果负面情绪状态持续很长时间且无法改善,或者产生伤害他人、自我伤害等想法和行为时,请及时拨打专业的心理援助热线或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就诊。
感染后,家里这个地方尽量别碰
最近,不少人担心:“阳”了之后,家里的东西怎么办?比如贴身的衣服、餐具、牙刷……专家提醒:衣物上的病毒不用担心,存活时间不长,但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冰箱。
有些网友担心用过的东西、穿过的衣服会导致“二次感染”,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效友表示,病毒需要在活体细胞内才能复制,衣物提供不了这种环境。
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高温下存活时间短,在56℃或者以上存活时间非常短,衣物正常清洗或用热水浸泡就可以解决。“衣物导致二次感染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大家不用担心。”
而像冰箱这种“高危地带”,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冰箱低温且相对封闭,病毒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
他建议,感染者尽量不去接触冰箱,给家人做饭。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做饭,痊愈后,最好是给冰箱断电,让冰箱恢复室温状态,保持1天左右。“一般1天时间,新冠病毒在环境中就已经被消灭掉了,没有传染性了。”
他表示,冰箱可能是“最困难的地方”。而其他地方,当人不排病毒了,环境里的病毒一天以后也就失去传染性了。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