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部署,突出“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的功能定位,主动融入中心一体化发展,重点在规划引领、招商引资、配套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全年共实施“四个一批”项目5个、总投资超50亿元,今年以来已完成投资12.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14%,建成厂房面积34.49万平方米。□本报记者 陈桂生 通讯员 许诗旭 文/图
前瞻布局
把规划引领作为“风向标”
今年以来,台商区按照“政府引领、国企领纲、龙头带动、链条完整、生态闭环、集中集约集成”的指导思想,统筹考虑全区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园区设计、功能配套等,提升园区规划建设品质。
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台商区秉承“大片区规划、大园区布局”理念,科学规划杏东、惠南、张坂东、蓝色经济培育、临港物流园、北车生物医药、环百崎湖工业设计和数字文旅等7大产业片区、总面积65.66平方公里,在产业集中区域规划5000亩数字包装产业园、2690亩的智能电力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载体空间。采取盘活存量、调整规划、拓展边界、弹性优化等模式系统梳理全区物理空间,今年已盘活闲置厂房28.41万平方米,招引福建时代海洋科技、旭虹光电等6个项目入驻。
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功能定位,台商区瞄准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梳理主导产业链、明确主攻方向、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分别委托中国包装协会、国家能源研究会规划兼具前沿性、现代化、高标准的数字包装产业园、智能电力产业园,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包装产业标准化园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竞赛。
为提升园区设计,台商区结合周边城市配套、园区定位,对园区建筑外部的形态、立面和内部的结构、布局进行严格把关,同步规划园区企业共享空间、实现功能共享转换,提升园区规划建设品质。今年以来,已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崔愷领衔对海峡雕艺文化产业园进行全方位提升。同时还整合国有企业、专业运营公司、村集体三方资源,围绕工业园区15分钟生产生活服务半径,规划建设12个“党建+”邻里中心,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参与市场主体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目前杏东产业社区邻里中心已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招大引强
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台商区列为全市抓开放招商第一方阵,该区坚持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落地、边投产,把园区作为产业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创新一把手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
台商区从主攻方向入手,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数字包装、智能电力、文旅产业、生物医疗、海洋经济、人才聚荟等领域,成立一产一策一专班,由区领导带队赴上海、广东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已签约正式合同项目144个,总投资额1188.93亿元,包含旭虹光电等19个20亿元以上项目。
同时围绕龙头企业抓招商,一方面,盯住区内存量龙头企业的增资扩产需求,成功对接并签约烯石二期、嘉德利二期等存量龙头企业增资扩营项目50个、总投资383.06亿元;另一方面,紧盯国内处于某一行业、某一领域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抓好增量招商,成功对接天马科技、坤银泰铭、天珑科技、国药医疗等重大项目。
此外,围绕产业链抓招商,依托标准化产业园区,引进园区内龙头企业关联、联动的上下游产业链。除智能电网电器、科技创新谷已完成100%招商外,海峡雕艺产业园已收集潜在客户618家、意向入驻企业38家,中信重工产业基地已入驻18家企业、总投资12亿元,台商机械产业园已对接5家意向企业。
赋能提质
把配套服务作为“先手棋”
一个标准化园区就是一个平台经济。为此,台商区在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方面,坚持在科技、人才、金融、政策、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赋能和配套。今年以来,该区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用好上级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推荐海峡雕艺产业园、力达机电扩建等16个项目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科创走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东站站前广场配套项目等项目获得专项债资金28亿元,海峡两岸产城融合示范园已获批基础设施投资基金1.98亿元。根据标准化园区产业性质,精准出台扶持智能电网电器、数字包装、雕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入驻成本、加快企业落地进度。
台商区专门成立园区服务专班小组,“一对一”集成解决供水、供电、融资等要素保障事项,对交付厂房半年内投产的企业给予100元/平方米补助,加快项目投产步伐,有效增加工业投资,为明年工业产值新增长点做足支撑。
同时,台商区还引进数字化智慧平台,对入园企业数据进行实时穿透与动态监测,监测数据包含企业纳税、用水用电、人车进出、光伏发电等核心经营数据及政策补贴、金融贷款、股权债权融资、消防安全等服务数据。
试点先行
把改革创新
作为“动力源”
台商区以实施“三提三效”行动为抓手,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不健全、人少事多、项目前期审批慢等难点堵点问题。该区结合全区机构改革推进“扁平高效”,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分散在4个部门的726个审批服务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效率提高80%以上;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等涉及现场踏勘的81项业务整合到一支专业化队伍统一负责,时间效率提高50%以上。同步组建全区项目建设综合协调领导组,对所有项目前期审批、要素保障、工程概算全过程把控,推动前期提速。
台商区还推行“以承诺代材料”模式,以企业提交的“综合承诺书”作为行业许可办理依据,申报材料从101项精简到22项,有效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建立政企合同“双兑现”机制,促进政府办事效率和企业诚信经营双提升,进一步提升政企发展活力。
同时还试点实施“桩基先行”,创新推出“桩基先行”审批制度,在项目用地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以总平图代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阶段办理桩基、主体施工许可证,做到无缝衔接,推动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受益。如海峡雕艺产业园项目2月21日办理桩基许可证、5月31日办理主体施工许可证,至少提前3个月开工建设。
■相关新闻
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步伐
海峡雕艺文化园作为省重点项目,同时也是泉州14个标准化工业产业园区试点项目之一,自开工以来便得到各界关注。本月底,海峡雕艺文化园建设将迎来重要节点,一期海峡雕艺产业园项目33栋标准化厂房主体结构将全部封顶,预计明年7月底竣工投用。
海峡雕艺产业园项目自今年2月开始桩基工程施工以来,克服疫情和天气影响,加足马力,攻坚克难,几百名工人奋战在一线,抓进度、抢工期,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稳步推进。
据悉,海峡雕艺文化园由市交发集团与台商区城建公司共同成立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管理。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用地约500亩。整体项目分两期工程,一期为海峡雕艺产业园,二期为大师文化创意园、原材料及佛具文化交易市场。其中一期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7.2亿元,占地约180亩,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主要以标准化厂房为主,总共建设33栋标准化厂房,本月底主体结构将全部封顶,预计2023年7月底产业园将竣工交付。
海峡雕艺文化园项目是泉州首批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之一,将打造成集原材料供应、设计、生产、销售及废料再生于一体的雕艺全产业链专业园区。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招商工作同样马不停蹄,园区主要面向雕艺相关相近产业招商,通过产业链招商,加速产业化铸链补链延链强链,以文化价值撬动市场能级,力争成为推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的样板示范。
此外,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联东U谷·泉州台商科技创新谷也在加快推进建设和招商步伐,已引进61家企业,招商率达100%,预计达产后产值超40亿元,2023年预计有50家企业可投产,产值超25亿元,税收超1亿元。
中南高科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10栋3层标准厂房,定位为专业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聚焦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引入特高压、智能开关等智能电网电器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项目达产后实现产值约2.5亿元,年纳税不低于1500万元,亩纳税超过30万元/亩·年。园区立足产业链招商,成绩斐然,科技含量十足,目前已招引20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小巨人有1家,优质台资企业1家,未来招商以科技型为主,主要聚焦在研发能力强、产品覆盖广科技企业上。
联东U谷·泉州台商科技创新谷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一期占地95亩,规划建筑面积93560平方米,建设 24栋生产研发型工业载体及1栋产业运营中心,将形成聚合科技研发、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产、研发、商务、配套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综合体,园区以智能电网、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为重点招商产业方向。招商进展上,项目已完成验厂并通过审核的签约入园企业近30家,已完成签约面积超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