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走进永春,入城道路两边的商店里满是金黄色的芦柑,春种秋收的喜悦写满果农的笑脸。一年来,永春县人民法院186名干警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守护着这个芦柑之乡、乡愁故里的生态之城,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上下同欲者胜。今年1-11月,永春法院的工作取得“四个一”:案件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实际执结率、执行完毕率等审执质效指标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实现了“小院”大作为。
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司法有力护航生态之城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祖籍永春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歌,让永春有了乡愁故里的美誉。
美丽的乡愁永春生态画卷,需要司法守护。围绕永春县委“生态立县”部署,永春法院积极打造生态司法与涉侨保护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山水林田与文化遗产”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被省市法院刊文推广。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永春法院不仅从大局入手,而且对事关民生的“小案”也上心用心。
康某德与康某龙系邻居,双方各自居住的房屋之间仅留有一条公共通道,通道中间为共用排水沟。康某龙长期在其家中加工制作茶叶,后又在屋内建造茶叶冷藏库,并将1台制冷压缩机安装在该公共通道距离屋前9.82米处排水沟边沿,距离原告康某德的房屋外墙为0.92米。该制冷压缩机正常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了康某德及其家人的生活。双方经协商未果,康某德于是将康某龙起诉到永春法院。经现场噪声检测,康某德家中一楼卧室、卫生间、厨房内噪声均超过61.4分贝。
永春法院认为,该制冷压缩机正常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势必传入康某德的屋内,超出了一般公众普遍可忍受的范围,影响了康某德及其家人的生活,甚至危害康某德及其家人的身体健康。康某龙系本案中噪声污染的侵权行为人,依法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判决康某龙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20日内拆除制冷压缩机,排除噪声污染妨害。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
据悉,今年以来,该院已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50件,康某德诉康某龙等2件案例入选泉州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永春法院还牵头联合8家行政执法机关会签《关于加强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县林业局联合设立“林业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工作站”,发出“森林管护令”“补植复绿令”,让70余亩被毁林地“重披绿装”。与永春县自然资源局建立耕地保护协作机制,全市首推“耕地保护令”,准予强制执行涉农用地案件39件,保护农用地26亩、基本农田6亩。开辟涉侨纠纷诉调绿色通道,在侨联、乡镇挂牌成立“涉侨维权调解工作室”,审理化解涉侨纠纷22起,有力地保护了华侨侨胞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巡回法庭职能作用,全方位保护东关桥、许港等河湖文化遗产,在仙夹镇龙水村设立非遗司法保护联络点,完善非遗司法保护机制,助力永春文旅产业发展。
依托“党建+”邻里中心 提升司法便民指数
“真的是在家门口就把‘官司’打完了!”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的老张看着收到的工资款激动地说。
原来,老张受雇于黄某,在某建筑工地从事劳务工作。工程结束之后,黄某迟迟没有支付其劳动报酬3500元。老张通过扫描放置在社区的近邻法官桌牌,成功联系上法官,并约定了调解时间。约定当日,在挂钩社区的近邻法官主持下,黄某当场将工资支付给老张,一场纠纷顺利化解。
今年以来,永春法院依托“党建+”邻里中心,打造“近邻法官解纷直通车”解纷新模式,铺设起“院部—人民法庭—乡镇—村(社区)—智慧E端”五级线上线下“互联网轨道”,稳步推进近邻法官镇村全覆盖。近邻法官们深入田间地头,定期开展“厝边说法”,与群众建立“微联系”,成为群众身边的“近邻解纷员”。该机制施行以来,“近邻法官”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普法活动20余场次,成功就地解纷186件。
除了组织“近邻法官”走出去,该院还聘请基层调解能手担任“近邻解纷员”走进诉讼服务中心、进驻人民法庭。
“这次调解我心服口服,这笔物业费我交。”在永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近邻解纷”调解工作室,某小区业主柯某当场明确表态。这是调解员吴华堂今年以来成功调处的第405件物业纠纷。吴华堂是永春法院众多“近邻解纷员”中的一员,在法官的业务指导下,许多像他一样的“近邻解纷员”活跃在基层解纷第一线,发挥着基层诉源治理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永春法院主动融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试点县建设,打造“近邻解纷”诉源治理新模式。选派“近邻法官”入驻“党建+”邻里中心、“综治+”治理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家门口”诉讼服务300余次,开展巡回审判50余场,有序推进“近邻法官”镇村全覆盖。联合永春县司法局出台工作意见,选聘78名调解能手担任“近邻解纷员”,全面对接基层调解网络。在永春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挂牌成立永春法院“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源治理中心”“诉非联动中心”等机构,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已诉前化解纠2393起。今年以来,该院新收案件数实现3年来的首次下降,万人成讼率出现下降拐点,诉源治理减量成效明显。
强化执源治理 坚决维护申请执行人权益
被执行人周某、郭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永春法院依法对其名下抵押的房产进行司法拍卖。拍卖成功后,周某、郭某经多次告知后仍拒不配合交付房产。近日,该院决定依法强制腾房。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努力,在执行威慑下,终于顺利腾空案涉房产,并交付给买受人。
这只是强制执行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院执结各类案件3597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4亿元。同时,该院强化执源治理,完善执行通知前置、执前和解等多项机制,执行案件同比下降12%。加大执行力度,院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专项行动12次,促成执行结案285件,执行到位金额2080万元。推进铁腕执行,判处拒执犯罪4件4人,拘传拘留被执行人200余人次,将1096人列为失信执行人,限制高消费1840人次。加强跨域协作,开展异地执行行动20次,协助异地法院执行91次。推行善意执行,促成110件涉企执行案件实现和解,有效助企纾困。突出弱势群体司法关怀,发放工人工资执行款80.53万元,为10名困难申请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8万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展望来年,永春法院将更进一步牢牢把握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品牌、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本报记者 黄墩良 陈淑华 通讯员 陈凯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