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常念是碗糕
□王诗炳

碗糕是闽南一带逢年过节必备的糕点。因其以瓷碗为模具,倒入米浆,蒸熟出锅后外形就是一个碗状,故而得名。朴实的外表,憨厚的“微笑”,还有那丝丝的甜味儿,是故乡人时常心心念念的舌尖清欢。

当年关的脚步愈发近时,往日宁静的村庄仿佛一锅小火慢熬的浓汤,开始咕噜咕噜沸腾起来。彼时,母亲也开始忙活着“蒸糕做粿”。自古以来,闽南地区便有着过年“蒸糕做粿”的习俗。闽南俗语有言:“煎粿蒸糕‘发’新年。”在糕点中,因碗糕的制作过程必须经过发酵,人们取其“发”的寓意,象征发财,以此寄托心中美好的祝愿。而碗糕发得适当,旺火蒸,糕顶就会有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叫作“笑”,象征全家欢欢喜喜笑呵呵。

农历腊月廿三后,母亲便着手制作碗糕。母亲将大米加水浸泡,提去街里的加工坊,磨成细细的米浆。接着加入酵母,盖上盖子,放置在暖和处等待糕液发酵。如果发酵时间不足,碗糕的表面无法绽开,有的甚至黏得剥不开,就会影响美观。所以发酵功夫关乎成败,恰到好处的发酵,可以让碗糕通体光滑且气孔蓬松,一口咬下去齿颊生香,有的还能收获软韧弹牙的口感体验。翌日傍晚,待发酵完成,母亲将定量的白糖加入其中,随后用棒子顺时针搅拌,直到米浆呈现如酸奶般的浓稠状,才开始蒸制。

蒸碗糕需要旺火,还需要有一颗安静的心,所以一般选择在晚上蒸制。柴火烧,铁锅蒸,沸水腾,母亲先往蒸笼里摆放棕褐色的粗陶糕碗,加热十五分钟。随后舀进八分满浓稠状的米浆,盖上盖子,大火慢蒸。火候是制作出好吃的碗糕的关键,火候拿捏得好,蒸熟的碗糕顶部会自然开裂成三四瓣,活脱脱像咧开发笑的大嘴。

熊熊燃烧的大火不断舔舐蒸锅,蒸笼里不断鼓起一团团云雾,让屋内的人们感觉到无比温暖,感觉到新年即将来临的跫音。我们喜欢在一旁期待着碗糕出锅,有时还会询问母亲还要等待多久,母亲会心平气和地回应:“要有耐心,碗糕才会‘笑’”。

约莫一个小时后,当母亲满怀欣喜,揭开蒸笼,隔着氤氲的热气,她仿佛画上的云中仙女一样,慈祥又美丽。香甜的碗糕味让人忍不住多吸了几口气,深深感受着安详、温暖、幸福的年味。

“笑了吗?”每次出锅,我们紧随其后,上前凑过去询问。

蒸锅里,原本一碗平平的碗糕液盛开出一朵朵“花”,上面还微微冒着烟,香味瞬间扑面而来。母亲脸上的皱纹宛若消失一般,取代的是心满意足的笑靥。

热腾腾的碗糕出炉后会被一个个摆置在圆形簸箕里,这时有个特别的环节——“点红”。母亲用筷子蘸着红色的水,点缀在碗糕正上方,像吹落的红梅,又宛如美人额间妆,真是赏心悦目。等稍微晾凉后,剜出碗糕,美味就登场了。母亲先给儿孙们每人递上一个,象征着将带着新年祝福的糕点送到我们手上。

缱绻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凝固成舌尖上的闽南年味。每当念及于此,我都会情不自禁想起碗糕,早已口舌生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封面
   02版:时政·关注
   03版:评论·民声
   04版:专 版
   05版:都市·民生
   06版:论 瓷
   07版:经济·资讯
   08版:地方新闻
   09版:理 论
   10版:温陵志·“泉”因有你
   11版:清源·刺桐红
   12版:综合新闻
每日佳句
父亲的菜园
惠女湾上妈祖埕
冬日暖阳
常念是碗糕
母亲的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