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小组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部署,制定出台《泉州市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数次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多次深入县(市、区)调研督促,实施开展“五大专项行动”,扎实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本报记者 游怡冰 通讯员 陈默涵
招商引资:
与国内产业龙头企业成功对接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装备制造产业主动出击招商,领导干部率队前往沈阳、青岛、天津等地,通过上门招商、小分队模式精准招商等方式主动与国内机器人、动力电池等产业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取得积极成果。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项目招引,成效显著。例如,南安市完成装备制造产业招商项目签约58个,总投资255.18亿元;洛江区完成装备制造产业招商项目签约19个,总投资139.35亿元;台商区完成装备制造产业招商项目签约26个,总投资189.06亿元。县(市、区)的“成绩单”中有不少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我市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高端成套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紧缺急需环节项目。例如在建项目中的石狮建新轮胎项目、华圣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和华南动力配套及试验工业园项目。签约项目中的东风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园项目、肇庆合林立业科技动力和储能生产基地项目、如意航空飞机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和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扁线驱动电机生产项目。
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取得良好成效,华数机器人公司“机器人柔性制鞋成型生产线”、 金石能源公司“连续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等8项装备产品入选2022年省级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示名单,数量居全省首位。今年,我市共兑现省市两级首台(套)补助资金1444.88万元,提升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装备的积极性,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与此同时,在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同时,积极培育高新企业,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种子培育库,开发运用高企申报预诊断小程序,实施高企培育“云服务”,今年以来已指导推荐超340家装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加强配套: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库
为协调保障重大项目实施推进,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小组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投资额较大、产业发展前景较好、产业支撑较重要的项目,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库,入库对接、签约、在建项目300多个。
以全市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我市重点推进洛江区智能装备产业园、晋江安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泉州(南安)高端装备智造园、安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台商区中南高科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建设,推动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园区,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进园区。
为加强装备制造行业金融政策支持,我市推动各县(市、区)设立与装备制造相关产业引导基金8只,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市工信局、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会同相关行业协会,收集机械装备企业融资需求,组织安排相关银行机构进行对接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机械装备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摸底调研,收集企业需求,转交相关银行开展审核放贷,切实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相关数据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3.4%,其中机械装备实现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3个点,居九大千亿产业的首位,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完成装备制造产业招商签约项目215个,总投资额1200多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装备制造领域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5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24家。
8项装备产品入选2022年省级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示名单,数量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