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不亚于厦门岛的对外开放主平台、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在惠安“两会”上,《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的目标引起了代表委员和各界人士广泛热议。报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客观总结了台商区2022年的工作,谋划了2023年的工作,提出继续围绕“打造两个主阵地,建设四个区”战略目标,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台商区实践。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台商区定下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以上”等一揽子目标,力争在年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考核中再进位。
在研读、领会《报告》精神的基础上,本报从中提取出“本”“融”“集”3个关键字,与您共同解读报告、展望台商区的2023年。□本报记者 黄耿煌
本 突出立区本源
奋力建设“四个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中,台商区如何书写新答卷,发挥好市委、市政府赋予台商区的功能定位?
对此,《报告》提出,要实现区域跨越发展的目标,必须聚力突出“台商投资”的立区本源,奋力建设改革试验区、开放先行区、创新引领区、融合示范区“四个区”。《报告》对“四个区”建设进行深入诠释——
改革试验区就是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放管服”走前列,优化机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
开放先行区就是要瞄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发展招项目、城市建设谋项目、民生生态争项目,定向招引更多强链建链补链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优质项目,并进一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
创新引领区就是要集聚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推动质量创新、效率创新、动力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要率先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
融合示范区就是要在两岸融合发展当先锋,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坚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四个优先”,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精致建设、精美呈现、精明增长,不断完善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
《报告》指出,“四个区”建设是战略性系统工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改革试验区是建设根本,开放先行区是建设关键,创新引领区是建设抓手,融合示范区则是建设重点。要把握住其中的逻辑性、科学性、整体性,突出规划引领和目标导向,切实做到以台商区之名、行台商区之实、建台商区之效,将台商区建设成生态美品位高国际化的环泉州湾城市核心区。
融 突出先行先试 全力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
“打造两岸融合主阵地”是台商区两大功能定位之一。对此,《报告》提出,要持续做好“通”“惠”“情”3篇文章,不断强优势、探新路、建标杆、优民生、聚人心,打造两岸同胞干事创业的热土和生活的理想家园,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西进南移
建设高品质环湾紧凑新城
“环湾紧凑新城”“高品质建设”,《报告》对台商区的城市建设方向做了定义。《报告》提出,要树牢“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集中力量、强势突破,坚持拥江向湾、一体推进、集聚发展,重点聚集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高端资源,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努力打造环泉州湾城市新展示面。
在建设策略上,《报告》提出了在泉州湾沿线采取“西进南移”的方针。“西进”,即加快海江片区品质提升,以“创智、生态、健康、宜居”为发展目标,打造洛阳江东部展示面。“南移”,即加快秀涂片区战略预留,勾勒环泉州湾入海口展示面,利用沿江、依湾优势,实现产业与城市共触、人居与景观互映的产城景深度融合。
具体举措有:充分发挥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的乘数效应,制定出台一系列“工改工”“工改商”的配套政策,腾出充足的高质量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新台商人住房问题,探索建设人才公寓、长租公寓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市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设点,加快环湾15分钟车程城市圈建设,使福厦高铁新泉州东站成为辐射全市的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
全方位拓展
对台合作交流探新路
对台合作交流,是融合之基。《报告》提出要“全方位拓展”。为此,台商区统筹推进全区对台工作,设置副处级台商台胞服务中心,精心策划推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措施,全力引导台商台胞参与各社会领域工作。
具体工作有:持续推进规划建设台商产业社区、优才大厦、台湾人才公寓,打造台商时代广场等特色业态;引导台湾雕艺大师进驻海峡雕艺文化产业园,推动形成雕艺文化产业集聚区;修缮白奇村台胞招待所,打造百崎“台胞之家”;优化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台青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常态化举办系列对台活动,支持打造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
而在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方面,将着力深层次落实以下措施:构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服务体系,拓展“台胞台企登陆第一数据港”服务功能,持续推进“随身可办、全民代办”的移动政务服务模式;探索更多对台优惠政策,坚持“非禁即享”,促进台胞社会服务保障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提高,打造大陆对台政策洼地。
深化招商引资
力争对台引资重大突破
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报告》提出,要致力于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为此,台商区将扎实开展“外资引进年”活动,深入研究与当前发展相适应的务实举措,强沟通、快引进,分级管理推动招商项目早日落地到资。
特别是,将持续突出对台功能属性,积极融入两岸共同市场建设,适时启动入岛招商推介。瞄准台湾健康生技、文旅文创、工业设计、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冷链物流等优势产业领域,力争在引进台湾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业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规上台企占比10%以上,一大批重大台资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支持台商台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持优质台企上市融资。
提质民生福祉
打造小片区教育共同体
《报告》将民生福祉的显著改善作为对台全方位超越的重要内容。
为此,教育方面,将打造以名优校为龙头的紧密型小片区教育共同体,计划投入6亿元配建13所新改扩建校,启动泉州师院附属台商区中小学建设,完成首都师大附属泉州学校小学校区建设并正式招生,力争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创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医疗方面,将加快区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张坂镇卫生院选址重建项目等纳入省、市、区重点项目整体进度,积极推进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百崎乡卫生院、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共建。
人才方面,将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紧缺薄弱学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还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高标准实施好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