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07版:年终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1月5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基层治理“新样板” 民生福祉“有质感”
泉州建成229个“党建+”邻里中心
惠屿村的工作人员在渔排上收集垃圾
大洋社区“党建+”邻里中心
退役军人在龙门滩镇党群服务中心办好优待证
梅青社区的党建工作网络有特色
华泰社区依托“党建+”邻里中心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
安溪城东社区“骑”乐融融驿站
省身村在“党建+”邻里中心设立了评理室
鸿盛名邸“党建+”邻里中心工作人员为需要的业主送药
富临国际小区的“近邻学堂”
周厝村网格员组织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打疫苗

回首2022年,泉州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泉州用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效能治理,把全面建设“党建+”邻里中心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有益探索,将各级职能部门服务资源、工作力量下沉到群众家门口,着力打造群众身边“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让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变身“最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29个“党建+”邻里中心,加快补齐了政务、养老、托幼、教育、健康、文体、生活等短板,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如何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中,泉州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作用,不断汇聚各类组织和群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据统计,全市共设立646个村(社区)“大党委”,组建1297个小区党组织,组建网格党支部8956个、党小组9682个。组织5.4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报到和服务,成功化解邻里纠纷4800多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2万多件,主动领办志愿服务等超12万项,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2022年,面对疫情大战大考,全市各地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物业等阵地设立应急便民服务站1297个,组建党员先锋队5532支,设立党员先锋岗9487个,动员17.1万名党员协助做好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环境消杀、防控宣传、卡口值守等一线防控工作,全面筑牢基层联防联控坚固屏障,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记者 吴宗宝)

“党建+”邻里中心典型点

“1+6+X”模式 打造“一刻钟”服务圈

近日,在晋江罗山街道华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社区康养托育项目正式投用,可为社区280名0-3岁婴幼儿提供早教、托班等服务,同时,为社区1899名3-12岁青少年提供相关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幼有所育”环节。这也是华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

2022年以来,华泰社区通过“1+6+X”模式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1”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6”即集成“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优质服务,“X”即拓展群众所需所盼的其他功能。目前,社区围绕“1+6+X”这一目标模式,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华泰社区人口超9000人,年轻家庭数量较大,青少年儿童有近2000人,孩子的托育服务一直是大家的刚需,也是群众期盼解决的事情之一。“为了解决华泰亲子家庭的托育需求,我们腾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600平方米的空间,通过与晋江文旅集团和专业幼儿托育机构共同合作,成立幼儿托育机构,为4岁以下儿童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托育服务。”据华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宝华介绍,社区以“党建+”邻里中心为阵地,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切实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如每月1日和15日是社区的“邻里义诊日”,卫健系统会安排名医专家到邻里中心为社区居民义诊,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华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按照30%公益化项目和70%市场化项目,由晋江邻里中心运营公司运营管理,引进康养、托育、培训等优质第三方,整合相关职能部门、青少年宫教师、全科医生等力量,精准投放邻里中心提供服务。

(记者张晓明 通讯员苏南彪 文/图)

睦邻好帮手 整合资源服务群众

可以帮忙评理协调解决问题,可以帮忙向上反映民生问题,可以帮忙整合需求对接供应方……2022年5月份以来,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将各级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下放,同步开展信访评理、纪检监察进邻里、设置“睦邻好帮手”区等措施,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走进省身村“党建+”邻里中心的大门,可看到左侧的“睦邻好帮手”专区。专区墙壁上贴有水电安装维修、美容美发、汽车养护、法务咨询等服务项目。据省身村党委副书记吴世日介绍,该区域涵盖了众多群众日常需求的服务项目。村民只要将需求告知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即会帮忙对接服务方。同时该区域还整合了村里的党员志愿者资源,鼓励党员志愿者“亮身份”“亮特长”“亮联系方式”,为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帮近600人次的群众成功对接服务方。

中心设有信访评理室,这里不仅有专人值班,还组建了包含乡贤、村干部、省新镇纪委等人在内的评理员队伍。通过“群众来评+上门评理”相结合的方式,把群众的矛盾纠纷交给群众去评理,既促进问题解决又可使双方心服。2022年以来,信访评理室已成功化解村里30多起村民矛盾。

“信访评理室也是我们的近邻纪检监督室。”吴世日表示,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同步开展“纪检监察进邻里”活动。除此之外,省身村还围绕“党建+”邻里中心,充分整合民众需求和阵地资源,设置了居家养老服务站、打造长者食堂、设置游乐区和农耕体验园、开设健康自测小屋和邻里医务室、建成近20亩的文化活动广场、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等方式,实现“六有”内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记者杨泳红 文/图)

整合社区资源 完善服务功能

近年来,安溪凤城镇城东社区立足志愿者资源多元、居民年龄较大等实际,在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完善“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食有心安”等多项服务功能,打造“医养直通车”、24小时爱心药房、“幸福乐购”直播、“骑”乐融融驿站等特色载体。

“这个驿站真不错,给我们提供了休息、喝水的地方,也有地方充电了。”近日,记者在安溪县凤城镇城东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采访时,正好遇到在邻里中心“骑”乐融融驿站休息的圆通快递员刘路宇和黄世娇。刘路宇介绍,他从事快递行业已经15年了,这几年城东社区发展很快,入住人口多,他一天的快递量就有七八百件,最高峰时会达到上千件,每天都要来三四趟。

在驿站,除了有免费茶水,还有急救药箱,此外还可以更换电动车电池。谈起“骑”乐融融驿站设立初衷,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秋芬说,社区希望通过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社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共建,解决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喝水难、休息难、补给难”等现实问题。

据介绍,城东社区地处安溪县城东部,2009年6月设立,社区由明仕苑、锦绣家园、水晶城、东城丽景、新加坡花园、山水湾等九个小区组成,常住人口15510人。

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邻里调解、社区巡护、便民维修等工作,让“银发”光芒在城东社区闪耀。同时听取居民需求,逐步完善老人活动中心、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基础设施。与社区共同成长的普爱康养团队,创新提出“医养直通车”概念,居民通过网上点单、电话预定等形式,即可享受无偿或低价的上门照料、就医陪护等服务。邻里中心同步建设有儿童活动中心、24小时爱心药房,让群众就近就能享受高效优质的暖心服务。

(记者吴志明 实习生李媛 文/图)

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管理典型点

“党建+”网格管理 精细化社会治理

日前,在镇民政、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家住德化县龙浔镇大洋社区的陈某女一家,领到了低保金。这得益于德化县快速推进的“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构建网格化精细服务管理“一张网”及龙浔镇依托网格进行的精细化社会治理。

最先了解到陈某女家庭情况的是分管该网格片区的专职网格员陈玉穗。身为专职网格员,陈玉穗每天都按照规定到辖区居民家走访、了解情况。一次例行走访时,她发现陈某女因意外摔倒造成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治疗就花光了全部积蓄,还外借10多万元。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生活全靠丈夫在工地打工收入,生活陷入困境。了解情况后,陈玉穗立即将该情况上报给大洋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黄秀桔。

黄秀桔得知情况,多次上门鼓励,并多方筹集爱心款和生活物资。同时还帮陈某女向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不久后,陈某女一家每月就能领取到低保金1560元。

龙浔镇组织委员林志鹏表示,龙浔镇调优网格组织,全面建立完善一二三级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楼栋长等,全镇现有一级网格19个,二级网格(单元网格)87个,三级网格(责任网格)324个,兼职网格员600名,楼栋长1069名;单元长3045名。

龙浔镇以党建网格为基础,及时将新流入的党员纳入网格党小组管理;同时,注重掌握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特殊群体等具体情况,实现对社区信息的全要素、精准化掌握;收集居民意见需求,及时解决处置。

居民事无小事,龙浔镇利用网格化精细管理与群众零距离,及时掌握居民需求。为辖区困难、低保、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摸底,建立台账,提供“暖心”“舒心”的关爱、帮扶服务,同时对辖区进行安全整治,让居民过得“安心”。

(记者陈明华 通讯员吴有森/文 受访者供图)

畅通“毛细血管” 一张网通万人

推着婴儿车的居民在小区里散步、工人在机器声轰鸣的石材厂里有序作业、村民在自家小院里晒太阳……来南安官桥镇周厝村时,记者看到了如此不同的场景。

“村情就是这么复杂。”周厝村党总支书记蔡荣耀介绍起周厝村“家底”:7个自然村;世纪家园、富甲一方两个小区;生产企业147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配套有官桥第二幼儿园和周厝小学。常住人口约1.3万人,其中本村户籍人口仅5000多人,近8000人是外来人口。面对这样的村情,2019年下半年,周厝村两委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村两委前期对辖区内住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出租房屋、企业等进行逐一的摸排统计,并广泛征求党员、村民、老人协会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打破传统自然村界线,将工业区、较大规模的企业、学校等特定区域与自然村相结合,最终将周厝村划分为10个网格。网格中成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每个网格由村支委、村民小组长、派出所民警、市场监督所人员、学校管理者、村医、党员志愿者、规上企业代表等成员组成。

“网格化管理加强了小区、学校、企业与村里的联系。”蔡荣耀说,如第二网格的网格长李双美既是村委会副主任,又是世纪家园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网格员还有物业经理、小区周边超市和酒楼经理等;第五网格的网格长是周厝小学的校长,网格员里则有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七、八、九、十网格里则有规上企业和中小企业,网格员中包含规上企业的负责人。“南联工业区内有这么多家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如果一项工作要村干部一家家走访、电话联系,耗时耗力。有企业负责人担任网格员后,在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记者陈灵 通讯员吴少斌 文/图)

陆海共治 构筑“党建+治理+服务一张网”

早上9点左右,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海上网格中心网格员肖锦斌和几个同事开着一艘大船和一艘快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收集海上垃圾、渔排流动人口登记、渔排日常维护维修等。”渔排就在惠屿岛的西南面,三四分钟后,他们来到渔排旁。小巧灵活的快艇穿梭在渔排中间,工作人员在渔民的帮助下,将袋子、盒子以及生活垃圾等收集到快艇上。肖锦斌说,收集垃圾的过程也是巡逻的过程,他们要检查看看渔排的锚固和绳子是否牢固,还要看看渔排上人员是不是多了,多了人就要报备。

这是惠屿村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惠屿村被分成9个网格,其中陆地8个,海上1个。惠屿村系泉州市唯一海岛行政村,码头3个,澳口4个,共有各类船舶300多艘,渔业作业人员400多人。针对渔船流动性大、渔民人员情况复杂、涉海涉渔矛盾突发性强等特点,该村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将陆地网格化治理模式向海延伸、与海相融,通过设置海上网格服务中心,运用“人防+技防”,加强警民联动、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实现了海上综合治理效能的新提升。南埔镇在每个沿海村海上网格,都配备了5+X的力量。5+X中的5包括镇驻村工作组长、驻村干部、公安力量、村干部,还有网格员,X的力量就根据工作情况,有心理服务、法律、救援队等社会力量充实到每个网格里面。

南埔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埔镇海上网格已经实现沿海全覆盖,实现推动网格化向海上延伸、向渔船覆盖,将陆域网格延伸到海上,建立起集政策宣传、安全管理、治安防范、编组生产、抢险救助、矛盾调解、信息收集、心理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海上网格服务平台。

(记者吴志明 实习生李媛 文/图)

基层党员服务群众典型点

进城党群城市家园 便民惠民贴近服务

“来这里办证真是太方便了,30分钟搞定。”近日,在德化县城关工作的龙门滩镇籍退役军人陈先生在德化进城党群城市家园服务中心的龙门滩镇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办好军人优待证。在此之前,陈先生要办证必须回到镇区,顺利的话也要半天时间。

近段时间,龙门滩镇党群服务中心接待退役军人办理优待证277人次,让群众少走“冤枉路”“一站式办理”。

德化县作为全省首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受陶瓷业集聚和大城关政策带动,全县30多万人口中,75%以上集中在县城,其中包含大部分的农村群众。农村党员、群众长期在城乡之间流动,进城的农村群众回村盖公章、办补助存在办事难的问题,个别农村出现的党组织弱化、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德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叶培成介绍,德化县自2016年以来,创新推行“1+3”基层党建融合机制,先后在城关分散建立16个非城区乡镇驻城区党群服务中心,由专职工作者值守,既方便进城的农村群众办理相关业务,也方便进城党员在城关集中学习办事、就近参加党内组织生活。

2018年,德化县整合16个乡镇驻城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在城区核心地段统一建设进城党群城市家园。2021年6月底,进城党群城市家园智慧共享中心正式启用,共享中心综合设置乡镇便民服务专窗、公益志愿服务、政策咨询等进城党员群众关注度高的功能服务区块,构建起全城通办的一体化办公便民服务体系。

现在,按照“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进城党群城市家园不仅将组织关系转接、民政、计生等重点涉及党员群众利益、关乎百姓生产生活的事项纳入服务体系,更提供非工作日和八小时外预约服务,变“返村服务”为“入村驻城全方位服务”。

(记者陈明华 通讯员吴有森 涂泉镇 文/图)

在职党员“回家” 打造“近邻学堂”

“每到假期,家长们忙着工作,没时间管孩子,又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现在有学堂的老师照看孩子,我们省了不少心!”李先生对小区邻里中心的“近邻学堂”赞不绝口。

永春县富临国际小区有一个“近邻学堂”,在职党员教师们当起了义务托管员,让孩子们到小区邻里中心的书吧看书、做作业,还为他们讲解不懂的问题。

“‘近邻学堂’是我们的特色项目,通过搭建琴棋诗书画等平台,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地方文化,建设社区文化。除了‘回家日’,平常也供居民活动使用。”环翠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伟君说,琴棋诗书画五个平台搭建后,不少在职党员教师都会将自己的专长带到“近邻学堂”,担任起小区居民的老师。

在“近邻学堂”,永春县实验小学的林晓玲老师开展经典美文诵读、讲非遗的活动;东关中心幼儿园郑琦艳老师开展手工活动;永春二中徐潮汛老师讲趣味英语;苏坑中学王世谊老师开数学微课堂;桃城派出所孙恬婧警官开展“幼儿防拐”和“反电信诈骗”的科普……

作为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典型点,富临国际小区邻里中心除了设有“近邻学堂”,还有“睦邻茶话室”、银杏乐龄学堂、老幼同乐区、文娱活动室等场所。“我们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党员‘回家日’活动,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展小区在职党员服务邻里志愿者活动。”富临国际兼合式党支部书记林齐鸣说。

“我们的每个在职党员都联系十个自己身边的居民,开展入户联系群众工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听取他们对于小区建设的意见。”林齐鸣说,不仅如此,他们在“食有所安、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居有所乐、病有所医”等方面也积极为小区居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党建+邻里中心’的建设做得非常认真,住在这个小区幸福满满。作为业主,我就也想出一份力,把小区的公益辅学做好。”林晓玲说。

(记者郭芳蓉 文/图)

远亲不如近邻 “四有”服务暖人心

与商品房小区“纯陌生人”社群不同,回迁安置型小区是一种“熟人+新陌生人”不同社群的新碰撞。2017年底,梅龙安置小区刚有业主入住,一块“远亲不如近邻”的文化石就立在小区绿地,这一理念一直围绕晋江市梅岭街道梅青社区的日常工作。

梅龙安置小区位于晋江市梅岭街道梅青社区,一期19栋600户。“从过去农村的一户一宅转变为现代化小区,有很多人还不习惯。”梅青社区党委书记庄烜炜说,变成现代小区后,左邻右舍特别是楼上楼下,各种生活琐事纠纷开始产生。如何协调各方、凝聚合力,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

“我们提的问题,社区是真当回事。”居民庄铭树在月初的“社区议事日”上反映三角内商住西区污水管道堵塞,导致污水横流。没过几天,社区就召集三角内商住区业主座谈,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原来,梅龙小区每月固定1日、15日两天为“社区议事日”,由党组织书记带领工作人员、物业公司代表等,现场与居民“面对面”,听听居民“吐槽”“牢骚”,现场研究探讨解决办法,能当场解决的马上就办。每月固定28日为“居民评价日”,由居民代表、议事人和部分当事人对本季度议事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民主综合评议,不定期进行满意度测评。

庄烜炜告诉记者,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建立起“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工作网络,激发多元化主体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的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增能功能,将党建工作与小区治理、社工服务、文化营造深度融合。梅龙小区成立兼合党支部,立足打好服务牌,开展有人员、有清单、有回音、有温度的“四有”服务,把党的组织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辐射到驻区单位,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把居民融合在一起。

(记者张晓明 通讯员陈霞琳 余道鋆 文/图)

议事有阵地 服务有依托

鸿盛名邸“党建+”邻里中心着眼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让群众活动有场所、议事有阵地、服务有依托。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鸿盛名邸“党建+”邻里中心热闹非凡。棋牌室里,老人们在棋盘上激烈“厮杀”;百姓书屋内,小孩子们安静地看着绘本……“每到下午,小区内的老人和小孩都喜欢来‘党建+’邻里中心休闲娱乐一下,享受午后的悠闲时光。”东园镇小区联合党委副书记黄志坚说。

在黄志坚看来,“党建+”邻里中心,就是要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着力满足群众的各项需求。鸿盛名邸“党建+”邻里中心设有居家养老中心、健身活动中心、百姓书屋、医生工作站以及议事厅等场所,小区还引进两家生活超市和春田蜜蜜幼幼园、佐佑艺术教育机构等两家早教幼托机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邻里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站采用报餐制,老人提前报餐,服务站工作人员送餐上门。”黄志坚说,医生工作站内配套医疗器械和共享药箱,他们组织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村医加入志愿队伍,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开展义诊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在疫情新形势下,买不到药物的群众可以到邻里中心申领药品,也鼓励家中有富余药物的群众将药品捐赠到邻里中心的共享药箱。

据悉,每周三,小区建立“党支部+物业+业委会”邻事共商机制,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定期定点接待有需求的业主。了解群众需求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会协同共治、群策群力,不断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此外,鸿盛名邸“党建+”邻里中心运用“互联网+”模式,开辟“党员服务超市”,小区党员根据自身所长,提供法律知识咨询、文化宣讲等“商品”服务6项,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点单”预约服务。

(记者黄枫 通讯员沈书歆 黄真真 文/图)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都市·民生
   04版:热线新闻
   05版:经济·资讯
   06版:07版:年终特稿
   08版:经济·金融
   09版:地方新闻
   10版:健康
   11版:清源·校园风
   12版:综合新闻
基层治理“新样板” 民生福祉“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