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在发力
惠安黄塘溪沿线:
“现代农业+乡村文旅”打造“田园综合体”
在惠安黄塘镇松溪村沿黄塘溪的大片农田上,种植着紫甘蓝、西兰花、娃娃菜、生菜等各式蔬菜,或绿或紫,与不远处流淌着的黄塘溪,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冬季田园风光。
这是惠安“山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其中一段。该项目定位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策划打通从笔架山到洛阳桥的沿溪田园风光和生态走廊,涉及紫山、黄塘两个乡镇12个行政村,总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对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溪、四带、八区”,采用“指挥部+乡村振兴+国有企业+社会力量”运行模式,集中流转溪流沿线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农业招商合作,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乡融合示范样板。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期各个子项目进展顺利,已经集中流转土地3300亩,引进盛丰、沃田两家农业企业开展规模化种植,试行“两稻两菜”新型粮菜轮作模式,预计亩产可达2万元。启动紫山镇油园、官溪两个村市级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建设项目,共计1400亩。黄塘镇松溪村田间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黄塘溪(黄塘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均完成整体形象进度约80%,惠安(城西)研学实践基地项目已经对外开放。
我的获得感
腰包鼓了 乡村美了
今年是惠安县紫山镇赤土村村民陈炳玉到惠安盛丰农业有限公司工作的第四年。这几天,他正组织坑边、沙白自然村村民到公司生菜种植基地耕作。
“坑边、沙白的基地大约有400亩,除了工人之外,我们还组织当地的20多位农民参与种植,带动大家增收。”陈炳玉说,本地农民大多是六七十岁的农村妇女,主要负责栽苗、拔草、做垄头、割菜等轻劳力工作,一天80元—100元,工资日结。
正在栽菜苗的陈阿婆今年71岁,家里原本有2亩多土地,自己年纪大了,子女不愿她再辛苦种田,土地流转出去后,闲不住的她就到基地里务农。“一天做8个小时,到点我就走路回家,顺便把牛牵回去。”陈阿婆笑着说。
参与惠安“山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后,盛丰流转的土地面积达到1600亩,经过平整改造,全部实现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生产。惠安盛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旭东介绍道,基地实行“两稻两菜”新型粮菜轮作模式,春夏种植早稻、再生稻,秋冬种植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规模化效益,带动120—150名当地村民就近就业。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不仅富了村民,还为乡村留下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陈炳玉期待,随着惠安“山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文旅亮点项目不断完善丰富,黄塘溪沿线乡村更美、人气更旺、更宜居宜业。
□本报记者 陈凌鹭 林劲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