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全市县级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分别稳定达到100%、86%。但是,我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仍面临“饮用水地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应急供水保障不足”“水源监测不全、应急联动不足、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保障技术需提高”等问题。
建议:推进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和应急水源地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明确农村水源地保护责任主体,建立联动机制。推进农村水源地保护建设工作,依法划定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规范设立标志标牌和隔离防护设施并加强日常管护。此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