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寒假即将结束。“假期计划没完成,焦虑过度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做好开学准备?”……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心理专家给出了建议。寒假期间,泉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科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保持良好稳定的学习心态和生活状态,共同打造平安健康、充实丰富的假期。□本报记者 曾聪虹 通讯员 陈华森 文/图
线上辅导缓解压力
日前,某重点中学初中女生拨打学生心理服务热线电话说,放假以后,居家学习打乱原有节奏,效率明显下降,担心这样的学习状态会影响到返校后的成绩。接线的柯老师认真倾听她的诉说后,鼓励她从小改变开始,逐渐形成自律的习惯,引导她在假期中培养生活兴趣,劳逸结合,形成规律作息。
为更好地面向广大师生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辅导工作,泉州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持续开通学生心理服务热线,发出《寒假学生心理健康调适指南》,组织师生、家长自主收看“心森林教师成长中心”心理专题讲座,开展“零距离”线上心理咨询和辅导,师生、家长充分借助咨询平台,纾解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同时,泉州市教育局发挥泉州市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学校心理辅导室服务功能,确保线下辅导有生动载体;全覆盖组织心理教师、班主任等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全市心理教育工作水平。
家校共育化解问题
“焦虑的原因在于对未知事件的无法掌控,因此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能做到的事情,就是缓解焦虑的好办法,打扫房间、学习做饭、阅读、完成作业等,不仅能缓解焦虑还能帮家人分担事务。”寒假期间,丰泽区东星实验小学以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家校共育为主导,通过微信推送公众号、微课以及组织观看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稳定的身心状态。学校对家长开展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建议家长们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多陪伴少责备,带领孩子制订学习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及劳动实践,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安排线上家访,通过线上问卷摸排学生基本身心状况,由班主任进一步对个别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亲子冲突等予以关心和指导。
泉州市教育局积极优化家校沟通,引导各学校向家长通报教学安排,开展线上线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取得家长理解支持。组织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开展假期心理家访,了解学生居家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及时介入帮助辅导,化解苗头性问题。引导家长将社会实践、文明实践、家庭劳动教育融入寒假生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规律作息提前适应
假期“余额不足”,如何做好开学准备?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心理教研员胡银杉建议,同学们在寒假期间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过分放松。春节在与家人团聚的同时也要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休闲的关系,每天安排3—4个小时用于学习,保持良好状态。二要利用假期对自己已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三要合理安排作息,规律生活学习,保持早睡早起、不熬夜的好习惯,学习、活动等时间安排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以便开学后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缩短不适应期。四要调整焦躁心态。从一些容易的事情做起,如对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主动交寒假作业等,放平心态,迎接开学。
开学在即,市教育局组织各地各校提前谋划开学准备工作,做好假期末、开学前学生心理和思想建设,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心理状况,家长可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作息习惯调整和假期总结收尾,确保学生以积极心态、饱满状态进入新的学期。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学后,各校将及时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领导上形势课等形式,上好新学期的大思政课、思政微课,强化新学期思想教育及收心引导,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确保假期到学期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