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1月3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书香守岁
□崔立新

在我国,守岁的习俗,自汉唐开始,已有千余年传承。每到这年终岁首、春生阳复的节点,守岁的文化意义,便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水到渠成般,从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里悄悄滋生。而守岁与诗词翰墨相结合,便蕴藉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书香守岁,也是一种传统年俗,形式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便是在除夕夜写守岁诗。诗人们这一过节喜好,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歌作品。比如,宋朝范成大写道:“床头历日鬓丝丝,懒倦慵吟守岁诗。”苏轼也有守岁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而那个瑞雪徐降的除夕夜,陆游尚在挥笔写对子,他的《除夜雪》道:“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跟写诗相比,唐代诗人贾岛的做法比较另类。每年除夕,贾岛必拿出一年中所作诗稿,摆在几案上,焚香以酒脯祭之,叹道:“这是我一年的心血啊!”想来,这个做法,类似我们现在的年终盘点,盘点一下自己一年的收获。明代诗人文徵明,大约觉得贾岛的做法不错,于是也向贾岛学习,他的《除夜》诗曰:“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清代龚自珍也说到除夕和朋友一起读“平生诗”的事情。他写道:“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在诗歌里,诗人回顾一年的生活情形,历历在目。

除写诗、祭诗、拜诗、诵诗之外,古人还有除夕“子时开笔”的习俗。除夕夜将尽,大年初一即临,人们在红笺上写两句话,第一句话写“元旦开笔”,第二句话写自己新年最大的心愿,如“元旦开笔、百事大吉”“元旦开笔、读书进益”等。古义的“元旦”,指的是农历年的大年初一。

雍正年间,“子时开笔”的习俗,传进了皇家宫廷,皇帝模仿民间习俗举行开笔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后来,渐渐演化成了一种仪典。

在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东暖阁中,有一块 “明窗”匾挂于墙上,“明窗”两个字,为乾隆皇帝亲笔御书。每年除夕子时,“明窗开笔”的仪式就在这里进行。

开笔仪式庄重而繁复:东暖阁内的紫檀长案上,金瓯永固杯里,盛入了屠苏酒;玉烛长调台上,点燃了烛火;用朱漆雕云龙盘,盛了古铜八趾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将笔管先在炉上微熏,然后用笔端曰“万年青”、笔管上镌刻着“万年枝”的专用万年青笔,写下皇帝对新一年的希望和期盼。

“书香守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不离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传家”的古训。传家久远,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老话说:“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历朝历代,上至王孙公子,下至贫苦百姓,除夕夜通宵达旦读书守岁的事,不胜枚举。

除夕夜,我们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和时光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天人合一”。此时,手执书卷,或吟或诵,守着自己,守着光阴,守着书香,守着生命里的大欣悦、大宁静。真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旅 游
   12版:泉州“狮”话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新悦读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每日佳句
我那方寸之地
一菜一蔬的
生活智慧
书香守岁
幸福团圆的温情暖意
新书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