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伴随着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持续火爆,全国多地近年出现了类似大唐不夜城模式打造的各类主题“不夜城”。面对多地兴起的“不夜城”景区,很多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质化、商业化的景区是否会造成大家的审美疲劳?能否像大唐不夜城一样长期吸引游客?(红星新闻)
据了解,此类“不夜城”绝大多数不向游客收取门票,靠出租摊位等方式营利,而内设的项目与大唐不夜城如出一辙,以小吃美食、灯光秀、雕塑群、行为艺术表演等为主。大唐不夜城的代表性表演之一“不倒翁小姐姐”,其在火遍短视频平台之后,也遭遇了“复制粘贴”式的追仿。
诚然,大唐不夜城凭借唯美场景布置与行为艺术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也让“旅游+演出”成为文旅业跨界整合的新营销方式。针对这一成功模式,各地在打造自己的旅游景区时,无疑可“取其所长”,以提升客流与经济效益,但资鉴学习不代表照搬照抄。
诉诸现实,在巨大的流量诱惑下,越来越多景区追求眼球效应、争当网红,将别处卖点当成自家商品,当起了“拿来主义”的搬运工,导致体验内容日益同质化,相似的场景、雷同的套路让游客直呼审美疲劳。
人们选择在节假日出游,更多是希望体验那些“人间罕有”的景色。俗话说,有地方色彩的,才容易成为世界的。在“追仿”之后,每个景区还应有更多“回归”、实现更大“超越”,通过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独特之处、找到自身的文化基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建立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赢得市场正向口碑,保持景区良性发展。说到底,景区的生命力依赖于其是否有实质内容,亦取决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