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当前,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一个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一个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十四五”以来,泉州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教育事业阔步向前,与“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同频共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建设教育强市。为了深入宣传泉州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效,并聚焦社会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新时代新教育》专栏,瞄准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讲好教育故事,树立家庭教育好风尚。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及各项目评选结果,泉州硕果盈枝,荣获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小学绘画一等奖1件,小学书法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小学舞蹈三等奖1个,3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本报记者 曾聪虹 通讯员 胡志强 陈乐明/文 学校/供图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泉州表现亮眼喜获丰收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由教育部主办,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生美育成果展示平台。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旨在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展现全国中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创造能力。根据工作安排,经县、市、省层层遴选推荐报送、专家评审认定、组委会审定,评选出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艺术表演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奖、艺术作品奖、指导教师奖、优秀创作奖、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奖等奖项。
泉州此次喜获丰收,多个类别均有获奖。丰泽区教育局、晋江市教育局、安溪县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泉州市实验小学的《谷雨 记忆》获艺术表演类比赛小学组三等奖;泉州市东海湾实验学校的《一窗一世界》获艺术作品类比赛绘画小学组一等奖;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的《光华百年》获书法、篆刻小学组一等奖,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的《楷书对联》获书法、篆刻小学组二等奖;泉州市东海中学的《百年颂》获书法、篆刻中学组三等奖。泉州市奕聪中学“染·设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张坂中学的“漆美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金苍绣工作坊”获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二等奖;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解锁新姿势——泉州提线木偶校园活态传承432模式》获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优秀传统文化薪火有继
形成“四阶”传承体系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一直是泉州努力的方向。早在2008年,泉州市教育局全面启动“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泉州多举措推动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使学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目前已基本形成幼、小、中、高四阶的校园传承体系。
在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泉州南音首次登台,惊艳亮相。悠扬婉转的千年雅乐,与明快的流行乐,碰撞出一曲《百鸟归巢》,令人回味无穷。舞台上的南音演员中,就有泉州市培元中学的毕业生。南音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培元中学传承南音艺术已20多年。开发出《南音生南国》特色校本课程并通过初中常规校本课、高中校本选修课等形式将特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一体两翼三层五育”课程体系。2018年培元中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福建南音的校园传承探究与实践》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一等奖、泉州市特等奖,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典型学校。
泉州提线木偶也是闽南文化艺术的瑰宝。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根植于厚重的闽南文化土壤,将传统文化艺术贯穿育人全过程,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建构“432”泉州提线木偶活态传承新模式,让提线木偶传承焕发新气象,为探索拓展闽南传统文化形态,助力优秀闽南传统文化艺术“活态”传承提供宝贵经验。这样别具一格的探索,此次获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泉州实施“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战略,推动各学校构建特色非遗校园文化。各地各校积极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编写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读物,并汇集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设置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非遗课程,如泉州师院二附小的高甲戏、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的“嗦啰嗹”等,打造非遗进校园品牌。
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3所、省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2所,省级校外美育实践基地15个、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学校2所,市级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34所、艺术特色学校100所、书法教育示范学校100所。今年泉州市教育局获评第四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优秀组织奖、第五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优秀组织奖。组织参加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荣获7朵“小梅花”,获奖数量全省居首。
艺术教育百花齐放
美育特色不断彰显
此次优秀组织奖、艺术表演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奖、艺术作品奖等奖项的全面开花,展现了泉州美育工作的成效。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践行教育立美,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新途径、新方法,以艺术课堂教学为牵动,做到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积极开展艺术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逐渐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评估督导机制,促进了艺术教育特色的不断彰显,现已形成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以及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不同活动内容的美育类课外兴趣小组,涵盖声乐、器乐、舞蹈、朗诵、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雕塑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歌声的局面。市级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并积极参加全国、全省艺术节展演,各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师生个人艺术作品展、吹拉弹唱、书画美工、摄影剪纸、演讲朗诵等,成为学校展示美育教育成果,进行多方交流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