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树帆)“科技创新是泉州建设‘智造强市’急迫解决的问题,也是一季度实现‘开门稳’‘开门红’的重要支撑。”近日,市科技局局长王小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聚焦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和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市科技局将紧扣节点、倒排时序、狠抓落实,奋力争创“开门稳”“开门红”。
研发投入、高企培育是衡量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关键指标。去年,泉州在这两项指标上分别取得比增14.42%、破2300家(比2020年翻一番)的可喜成绩,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为此,泉州再加码目标,今年力争分别实现比增20%以上、破3000家。“目标越大,任务越重。”为此,市科技局在第一季度便布下“举办研发投入专题培训16场以上、培训3500人次以上”的作战图,实现各县(市、区)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全覆盖。高企培育方面,早在节前就已向各地分解下达年度指标,马上将建立局领导挂钩联系高企培育工作制度,综合运用高企申报预诊断小程序、“一对一”辅导、分类动态管理等,为组织高企申报提供充足“弹药”,力争精选储备高企种子培育企业1800家。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十八大以来引进共建的18家大院大所是泉州可以依赖的高能引擎。那么,如何推动大院大所真正为我所用?市科技局把“推动大院大所科研团队深入泉州产业、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列为重点工作,并量化目标要求,力争一季度实现大院大所服务企业250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5项。在科技人才引育方面,正开展第六批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团队申报工作,同时“通过举办赛事带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创新资源落地我市”有望成为新的突破口,对此,正开展2023年泉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工作,加大力度支持开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泉州市赛也已列入议事日程。
去年,泉州在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上表现抢眼,技术合同成交额破10亿元,比增62%。为保持这一迅猛势头,市科技局正抓紧起草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进一步刺激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同时配套搭建好技术落地转化平台,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交流等活动,力争一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3亿元,比增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