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时政·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2月3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将非遗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进网络付诸实践
泉港:非遗活起来 文化传下去

“春色妍,日融和,暖气喧,景物飘飘美霄新……”一曲优美深情的《四大景》回荡在泉港区第二中学的教室里。

泉州北管,是广泛流传于泉港区的一种汉族民间丝竹音乐,与“古音乐活化石”南音并称“姐妹花”,素有“天子传音”的美誉,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音乐学家王耀华说:“泉州北管恰如一块调色板,把各种颜色掺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泉港二中设立了北管学生社团,依托于泉港区北管乐团及区北管音乐协会,开展北管社团的系列活动。组织编写、开发适合教学,寓教于乐的相关北管课程,同时通过开展“北管夏令营”活动、组织校园北管队伍与民间北管队伍开展“村校互动”交流演出活动,邀请北管专家学者、代表性传承人等走进校园开展北管推广传承活动。

同样,将北管列入校本课程的泉港区锦绣实验小学,开设了“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编辑启蒙教材,创新运用大、中、小三种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北管教育,被授予“十三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北管特色实践基地校》荣誉称号。

如今,传承千年的泉州北管被注入无限生命力,真正成为历经风雨而不泯的世代传唱。

泉州北管只是泉港众多非遗中的一项。作为新兴城市的泉港,有着璀璨而数量众多的非遗,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区。截至目前,泉港区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5项,市级非遗12项,区(县)级非遗9项,在2022年新增3个省级非遗项目……

非遗要兴盛,传承是根本。

为保证非遗传承后继有人,泉港区将非遗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进网络付诸实践,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让非遗在保护中活起来,传下去。

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引入课堂,开设校本课程,并成立该区首个“福船工作坊”兴趣班;泉港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将非遗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开展施厝扁担术、剪纸、泥塑等课程;“福传泉港”海国福创游学联盟成立后,以海丝文化遗产为主线,让市民现场体验茶叶制作、陶瓷制作、泉港美食制作、推盐,感受闽南特色的海丝文化与民俗风情……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非遗的传播普及力度,继续推进‘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邻里中心’等活动,在重要节庆、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承非遗文化。”泉港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庄丹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民生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 校园风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1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泉”因有你
   22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闽人智慧
   23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4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鼓励企业抢抓节点就地增资扩产
鲤城32个项目
力争“开门红”
“光明之城”更光明 “活力泉州”彰活力
丰泽确保全年
固投增长8%以上
泉港:非遗活起来 文化传下去
南安37个重大项目
集中开竣工
阴雨天气将来“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