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到来,班级微信群、QQ群再次活络起来,然而不法分子也乘虚而入,冒充老师收取各种费用的诈骗又“卷土重来”,警方提醒市民小心防范。
1月30日,安溪县城厢镇某小学的家长看到班级家长群里“老师”发布一信息:“寒假期间如没有复习资料,学生在家无所事事,必会影响成绩。99元(共3科)这套资料,作为下学期第一轮复习使用,收到通知的家长请点上面那个群收款交费,我好统计名单。”由于发消息的人微信头像以及姓名与班主任完全相同,加上“班主任”又特地要求家长不能私下转账,不少家长便直接通过骗子发起的群收款进行转账。没过一会儿,真正的班主任在群里澄清,称有人冒充自己行骗,提醒家长们不要转账。尽管班主任及时发现后制止,但短短时间内仍有19名家长被骗。
安溪警方对诈骗套路进行了解析:骗子通过微信或是QQ直接搜索“班”“班级群”等关键词,挑选未设置进群审核要求的群组进群。部分家长、老师微信、QQ曾经被盗,骗子利用号主操作找回的时间空隙,拉自己的账号进群。也有骗子在各大游戏平台发布“免费送皮肤”“免费送宝物”之类的假消息,引诱学生上传班级群信息截图,从而通过伪装学生家长的方式进群。骗子进群后,会先混迹在群组内暗中观察,了解群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哪位老师是班主任、哪位老师经常发起群通知,以及该老师上课和群内发言的大致时间。最后,利用事前“踩好点”的时间段,骗子迅速复制老师微信、QQ账户,从头像到昵称统统更换与老师一致,进而假冒老师在群组内发布“缴费”信息,并且要求家长们尽快进行转账支付。
警方提醒,老师和家长可通过以下做法加以防范:
设好卡。微信群务必将“群聊邀请确认”开关打开,在收到家长进群申请后,老师应打电话向该学生家长进行确认,确认无误方可允许其进群。QQ群的管理员可以在“群聊设置”里面,点击“管理群”按钮,里面找到“加群设置”的三个功能设置选项进行设置。假如所有家长已经入群,可以将群设置为“不允许任何人加群”,更加安全。
改备注。家长可以将老师昵称设置得尽量复杂,避免使用“姓氏+老师”的通用格式,这样能一眼看出信息发布人是否为真实的老师。
缓打款。遇到老师发布缴款要求时,要先打个电话给老师进行核实,如果无法与老师取得联系,则暂时不予转账。
快报警。如果确有家长一时不察,已向骗子转账,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96110,公安机关将立即进行拦截止付,尽全力帮助家长挽回损失。
勤宣传。广大师生及家长应时刻提高警惕,可阅读学习公安机关发布的反诈宣传知识,提高自身防骗能力。
□本报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陈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