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国最新发布的首份知识产权保险白皮书透露,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超过22个省份、99个地市开展了知识产权保险业务,累计为超过2.8万家企业的4.6万余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了逾1100亿元风险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财险)2月8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双方合作完成的《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白皮书(2022)》。
我国自2011年开始探索专利保险相关工作,知识产权保险随即不断发展。2012年,通过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先行先试与实践探索的方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44个地区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当年全国专利保险试点地区的专利保险金额达3.1亿元,项目数为1702项。2015年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进专利保险试点”的部署要求,随后,各类知识产权保险政策不断推出,极大促进知识产权保险发展。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险已经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及商业秘密等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类型,也涵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各个环节。
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剑锋指出,知识产权保险作为知识产权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行与发展的环节中,发挥着拓展融资渠道、提供风险保障的双重作用,能够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知识产权运用等全链条提供风险保障。
他表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市场化运行水平,也需要知识产权保险为各类知识产权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因此,合力推动知识产权保险深入发展,对知识产权事业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