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为帮助高三学子更好地复习迎考,本报邀请高三一线老师为各学科备考把脉。老师们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高考的实战出发,提出了各学科复习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助力学子们考出理想的成绩。
“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继续强调深化基础,并严格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泉州一中高三语文老师苏晓燕和泉州培元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薛老师分析,由于新时代高考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回避热点,与教材的关联更加紧密,更注重对考生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考生既要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也要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多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到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做”的思维提升。□本报记者 陈士奇
重视教材文本
注意积累素材
“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在查漏补缺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教材。”苏晓燕老师建议,在复习语文科目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时,除必背的古诗文之外,也要注意对文言字词的复习,重温经典篇目,没有讲过的篇目也要有所关注。复习时,可以结合单元学习任务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复习,尤其是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此外,对于部分选修教材如《外国小说欣赏》《革命优秀文化》等,复习时也需要有所涉猎。
“考生也要多关注政治、科技、时政和文化等热点素材。”薛老师提醒,由于高考语文试题选材往往会涉及多学科、多观点、多学派,文学类文本选材涉及多国别、多时代、多风格。这就需要考生们备考时加强课外阅读,在拓展阅读视野、学会深度解读文本的同时,也学会展开横向思考和纵向对比。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高考语文的命题呈现跨学科语料的素材选用,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时,多积累与之相关的素材,如与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科技领域的信息,包括航天航空工程、电子信息、5G通信、量子计算、新能源、纳米芯片、生物与新医学、自动化、碳中和等。同时,考生也需要关注时政热点与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中国抗疫经验、世界格局、航天技术,二十大报告等。
谈及如何备考写作时,薛老师提醒,由于近几年高考的作文命题材料,时常会与国家发展与世界大势相关联,命题会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理念,以大化小,以独特的视角紧扣材料,折射时代发展的要义。对此,备考积累写作素材时,考生们要及时关注国家及世界发展变局,及时收集相关素材,同时要留意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时评材料。
了解考题变化
避免机械刷题
“考生们在复习时研磨高考真题,要注意了解试题的变化特点。”苏晓燕老师分析了2022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指出有以下几个重要变化是考生们需要特别关注的,一是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客观题数量明显减少,主观题数量增加,由原来的辨析比较转向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与运用,难度系数加大;二是古诗文第11题加点字词的解说,不再是仅对文化常识的考查,还增加了实词的含义,选词上注重与教材的关联比较;三是写作对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要求更高;四是在题干的呈现上,内容表述更加具体,与文本的关联更加紧密,针对性更强;五是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运用显性关联和潜在关联两种方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
“备考时,也要注意避免‘机械刷题’,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建议考生们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构建不同题材、不同题型的解题思维路径。”薛老师提醒,考生们需留意到,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设问变得更加开放,例如试题对于语言文字运用中对成语的考查,由选择题变为直接填写答案的填空题,且试题答案并不单一。又如新高考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冯至改写自历史故事的小说《伍子胥》,试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可见其试题不设置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而是给出多个要点供阅读参考。面对这些试题的变化,在备考时,考生们也要注意加强对相关试题的答题训练。对此,苏晓燕老师补充说,考生们在开展答题训练时,对于选题也要有所侧重,如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试题,在训练中依托教材的学习任务,以篇代类,分析异同,总结经验。同时,她也提醒,考生们在答题训练时,除了要认真阅读文本之外,在把握文体特征与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多找一些创新性、开放性的题目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