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泉州市按照省政府关于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统一部署要求,把工业园区作为重新配置资源要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战场”,实施“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以推动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产业承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2022泉州经济年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年度泉州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遴选活动,对一年来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国有企业、园区管委会、金融机构、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等参与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各单位,在园区标准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征集,最终评选出15个典型经验。
15个典型经验 解决园区难点
2022年度泉州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的申报对象主要有三大类别:一是公共服务类,包括各县(市、区)政府(或园区办)、市直各单位、省级以上开发区管委会、丰泽区高新区管委会;二是建设施工类,包括国企(市属、县属)、项目施工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业主单位、项目监理单位等;三是综合服务类,包括金融机构、园区运营机构等。
典型经验的遴选方向包括项目前期、连片开发、降本增效、优化设计、项目招商、运营管理、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和其他领域。自报名启动后,各界踊跃推荐、自荐,最终经由泉州经济年会评审会及园区标准化建设领域相关专家评审后,确定了15个典型经验进入榜单。
他们分别是:“试点先行 连片推进”“算好园区‘五笔账’”“前置审批 多级联动”“标准用电 降本增效”“全程咨询 降低成本”“边清边招 税租挂钩”“混合所有制投资 促园区补链强链”“联审联办 四证同发”“路演选商 链式招商”“‘基金+协会+园区’三维招商”“规划设计 技审分离”“光伏发电 节能降碳”“模拟审批 一区通办”“五促四联 网格管理”“桩基先行 分段审批”。
15个园区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是泉州各县(市、区)一年来在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方面创新做法和亮点的提炼,切实解决了园区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并可在其他园区进行复制和推广。
可借鉴可推广 助推强产兴城
聚焦一批试点项目、盯紧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一批项目连片推进……在“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的“主战场”,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成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及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
2022年,泉州市启动近万亩工业用地改造提升。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鲤城高新区和晋江市经济开发区等4个园区先后成功纳入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其中,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21年度全省工业园区评价机制创新单项全省第一名,晋江市经济开发区获得新增试点工业园区现状评估全省第四名。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和吸收再创新,泉州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
比如,多级联动推动规划建设,实施“拿地即开工”建设模式,推动各部门加快前置审批;在全省率先创新使用园区标准化用电管理体系,降低了用电办电成本,简化了办电流程;推行项目联审联办,打造“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集成审批新机制,实现工业用地“四证同发”;率先在全省推行规划设计方案技审分离改革;搭建“五促四联”联动机制,实施“区领导+部门+片区网格”工作模式;创新“桩基先行”工程建设项目分段审批机制,助推工程项目提前开工建设等。
这些创新做法和经验,不仅解决了单个园区在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也为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积累了经验,成为产业更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刘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