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校园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2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校园文苑
本期名师
王诗坦,晋江市养正中学校长,福建省名校长培养对象,福建省优秀教师,泉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主持6个省市课题研究,近十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及CN刊物发表。
名师指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少年人正当如此。关注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不怕错误,无惧笨拙,尽己之能,书写自己当下真实的想法,持之以恒,方能如蝴蝶般破茧而出。

晋江市养正中学利用每年中秋节的契机,推动校园诗歌文化的发展与普及,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2018年以来,学校在每年的中秋节组织诗歌写作大赛,以月、故乡、团圆等中华民族文化标记为主题,以古体诗、七言、五言绝句或律诗为形式,推广中国诗歌写作,提升学生诗歌写作的能力与水平。

潜心栽花 蜂蝶自来

□黄书晴

回望赓续千年的华夏文明,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无须质疑,中国人向来拥有深厚的文化自信,而在全球化的当下,“伪文化自信”却渐渐于当今社会萌蘖。

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鉴世界文学。对于此提议,我不敢苟同。

设立世界性文学奖来为本国的文学鉴赏发声自然无可厚非。但若要借此来争夺世界文学界话语权,无疑是谬谈。且不说文化多样化的全球形势下博采众长才是主旋律,话语权的获取来自文化认同而非争夺。借世界评价而哄抬文学地位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解构。须知,潜心栽花,蜂蝶自会不期而来。

然而在充斥着“娱乐至死”萎靡气息的当下,于荒原中为文化呐喊绝非易事。

这是一个跛足前行的社会,古朴悠远的文化之源尚未内化成与人类当今社会相适应的完美形态。它的存在,如同风中飘飞的柳絮,时常于国人内心思想中乍现,根基却并不牢固。因而流淌华夏血脉的国人可以不费力气地咏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千古名句,但若问其背景、赏析却哑口无言。究其根本,则是文化的流逝。

于是,今日便再难涌现古时的精神文化碰撞,中国现代文学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却也大不如从前了。“争夺世界话语权”的呼喊应运而生,看似是为中国文学正名,潜藏其下的却是旧文化傲气与现文化缺失碰撞而生的“伪文化自信力”,而我们所需做的,便是不断丰富人们的普遍文化底蕴,栽花待蝶自来。

三代遗风,滋其荣茂。玉振金声,养其蓊郁。坐听诵书声,细嗅杏坛香。文化自信入骨入心,评鉴世界文学的眼光便愈加开阔,争夺话语权的谬谈便将自然消亡。《只此青绿》的惊鸿一瞥,孔子学院的星罗云布,铜奔青马的文创出圈,无不昭示着中华文化万古如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昭示着国人内心对于本根文化的回流。

同时,文化自信的建立并非使中华文化一家独大,更需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如诗属偶数之美,词属奇数之美,前者要求对仗工整,而后者则参差多态,所以无论是开合畅达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欲说还休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有其各自独特的美学追求。而放诸世界,便是叔本华美学与程朱理学,卢浮宫与颐和园,虽各不相同,但遥相辉映。

“你喜欢蝴蝶,别去追她,去种花啊!”这当年网络上火红一时的句子,或许便是当代中国文学对所面临桎梏的最好解答。丰富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底蕴,博采众长不求一家独大,即使没有“李太白文学奖”,中国文学亦可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作者系养正中学高一年学生、弄潮文学社社员)

王诗坦点评 本文作者着眼于当下社会热点,以理性的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面对是否设立“李太白文学奖”一事,形象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潜心栽花,蜂蝶自来”,表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辩证自觉性和强大自信力,体现作者的有为担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极有“言约意深”之“理趣”。

以试错之姿 面对青春之路

□黄锦盈

你可曾想过,每天在外忙碌奔波的人们,不可能把事情做到面面俱到,近乎完美,也许会有许多猝不及防、手忙脚乱的事情发生,由此而产生了错误,普遍来说,人们对于错误会有不良印象。其实,有时错误不会成为你的绊脚石,可能还会成为未来前进的助推力。我们何不以试错之姿,去面对青春之路呢?

有人担心这样“试错”太赔本了。其实不然,如雷军所说“创业,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试错的成本很低,有时可能是口袋里的零钱,抑或许是摁下鼠标上的按键。最可怕的是当时选择时犹豫不决而错过的懊悔。如果因为怕“错”而不去试,那么就会“错过”。错过也意味着代价,需要用更多成本来寻找下一次机会。

试错,需要屏退这种“怕”的心态,需要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如同张天一,毕业后没有像同学们一样去享受金领工资,而是在北京开起了一家米粉店。他在经历过一番的打拼后,也成功地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张天一曾经说过:“青春就是用来试错的。”确实,无论对错,青春都得走过。这种敢为人先的勇力魄力才能够为未来要实现的理想提供有力的帮助。

试错,不只是需要敢于尝试的勇气,也需要不计较付出与收获,不断反思,调整方向。清华女作家蒋方舟,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中,她尝试了各种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体验了许多领域的职业。她在30岁之前把所有的错都试完,最后找到了适合的写作大方向,继而开展漫长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试错以“试”为起点,却并不只局限于付出的成本,还需要找到“错”带给本身的积极影响。蒋方舟则是以这样的方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在此中节约了试错成本,受益匪浅。所以,试错,不要过于计较成本,不要错过一个正确的时机,不要计较付出与所得的多少,才能够驶向成功的蔚蓝大海。

试错,是为达到成功对岸的船桨。没有牛顿十数次试错的物理实验,我们无法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没有航天人数以万计的试错,我们无法在太空中探索未知的宇宙;没有毛泽东同志开辟的新道路,我们无法在后来诞生于美丽的新中国。错误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是给予动力的发动机。试错的过程也是找“对”的过程。试错,能够为找“对”提供机会,能够为“对”取得成功提供条件。

在成长的路上,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试错是我们笨拙而热烈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生可能都是在试错,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试错的路上跌跌撞撞后才会前进和成长。我们要以试错之姿,面对未来的青春之路。

(作者系养正中学高一年学生、弄潮文学社社员)

王诗坦点评 文章开头以实际日常现象作引,提出对“试错”的一种错误认识。将叙述和说理融洽贯通,使人能够逐渐了解“试错”其实是一种低成本的行为,并引发对其的思考,思考如何将“错”转化为“对”。最后以科学发展政治革新等方面论证了“试错”的积极意义,呼吁我们要勇于试错,面对未来青春之路。文章紧扣“试错”,结构清晰,事例丰富且详略恰当,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哲理和感染力。

本期联办

晋江市养正中学弄潮文学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09版:泉州经济年会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校园风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1版:环湾生活周刊 温陵志·“泉”因有你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4版:环湾生活周刊 泉州“狮”话
每日佳句
雨 夜
校园文苑
笑着向前走
心底的涟漪
佳段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