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上官志鹏
泉州市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泉州市高层次人才
泉州古城推广使者
泉州市优秀大学生创业代表
泉州市鲤城印记闽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印记闽南文化驿站主理人
始终坚守,破茧成蝶。上官志鹏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文旅行业工作,十余载积极推广古城传统文化,成为一名泉州古城推广使者,因为这份热爱,他将自己的婚礼也办成一场盛大的闽南传统民俗婚礼,融入古城大型推广活动中。
2015年,他成为印记闽南文化驿站主理人后,成功将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和非遗瑰宝融入文化驿站,助力文旅融合,并创新表演展示方式,举办沉浸式非遗研学体验,传承人与观众深度互动,面对面交流授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泉州古城闽南文化和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陈智勇
唤醒闽南人的乡愁记忆
今年春节前夕,我市策划了“吉祥年·幸福兔”艺术装置展,推出了“幸福兔”“蟳埔簪花兔”“丹宁温暖兔”“惠女海捺兔”“吉祥幻彩兔”5只兔子造型的艺术装置,深受广大市民欢迎,也让泉州火爆“出圈”,众多游客前来古城打卡。活动期间,上官志鹏也带领印记闽南文化驿站团队助力,提供场所、人员等无偿配合活动开展。
许多市民以为这么火的“兔子”,一定出自艺术大咖之手,事实上是2023年第五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工作班子联合本土艺术工作者“脑洞大开”的成果。印记闽南文化驿站的艺术总监周琼琼就是这5只“巨兔”策划班子的成员之一,活动结束后“惠女海捺兔”就到印记闽南文化驿站安家,连日来吸引了许多打卡者。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泉州火鼎公婆专场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印记闽南文化驿站举行。该文化驿站于2016年元宵节正式对外开放,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中山路通政巷4号,为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的故居,历经百年风霜,而今这里成为一处富含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创空间,渐成闽南文化会客厅,融合了闽南非遗体验研学、闽南特色私房菜、闽南古厝小剧场、活动策划执行、会展会务、演出、研学、茶舍美学等特色服务项目。
“以文化为核,古建筑在活化利用中得到保护,手艺人有了展示舞台,经营者也能从各项活动中有所收获。”上官志鹏说,经过7年多摸索前行,从展览展示,到文化研学、古厝小剧场,再到引进闽南传统工艺项目,苏廷玉故居如今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化场馆。也为本地及外来游客提供一个最闽南的艺术空间,成为泉州古厝改造的典范,唤醒闽南人的乡愁记忆。
作为泉州古城文化推广使者,上官志鹏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先后引进泉州金苍绣、花灯、掌中木偶、传统药香等非遗传承人入驻空间,成立专门工作室,培育孵化各类技能人才,并先后与近40名非遗传承人签约成立“印记闽南非遗传习研究院”,为非遗传承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泉州市鲤城印记闽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获评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泉州科普教育基地、泉州闽南民间舞蹈传习中心、泉州非遗研学基地等荣誉称号,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校、泉州师院、华侨大学、泉州幼高专、黎明大学等高校及市区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深入合作,为闽南文化、非遗文化进校园出一份力。
文化空间将迎来辉煌时光
迎亲牌队、红甲吹乐队、姓氏灯队……2017年5月1日,上官志鹏身穿新郎红袍一马当先,引领一顶八抬大轿走街串巷,这是一场闽南传统民俗婚礼,也拉开了由泉州市古城办主办、主题为“润物无声——泉州古城旅游文化设计、展示与推广系列展”活动的帷幕。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古代把结婚视为“小登科”,传统的婚姻礼仪是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上官志鹏此举不仅给妻子王来花带来一场终生难忘的婚礼,也为泉州古城复兴尽份心力。当天,迎亲队伍从泉州古城中山路通政巷出发,到南俊巷迎新娘,再返程回到印记闽南文化驿站,传统婚宴也在这里举行。
上官志鹏选择印记闽南文化驿站源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也是对泉州文旅经济前景的看好。他坦言,做文旅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资金周转缓慢,付出很多,回报却很慢,能够耐得住寂寞,才能在这条路上一直坚持下去。他相信,未来几年,泉州文旅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古城众多文化空间也将迎来辉煌时光。
“在快节奏的城市里,找一方‘净土’感悟传统文化,放缓生活脚步,这是今后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模式。”上官志鹏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闽南文化,喜欢上闽南古厝,走进印记闽南文化驿站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地。今后,这里将打造成为总督府精品酒店,游客到这里可吃总督府家宴、赏非遗优秀剧目,还可参观高质量的展览和研学活动,“一站式”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多年来,上官志鹏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立印记闽南联合党支部、爱心奉茶驿站、图书漂流驿站,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活动。特别是去年3月泉州受疫情影响,按下了“慢行键”,他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疫情期间,当他看到在现场的抗疫工作者缺少休息的地方,随便在办公室坐着或躺着,心疼这些抗疫期间“最可爱的人”,毅然把暂时空置的民宿客房捐出,让这些工作人员有个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