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1时许,南安洪濑第一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李梓豪放学后,走进距离学校约50米远的洋仔面线糊店,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打开一本书看了起来。一会儿,他的妈妈直接来店里接他,“知道店主一直在做公益,很放心。”近日,这家面线糊店为学生开设“花朵之屋”,供学生临时躲雨、等待家长、做作业、看书。
其实,街坊邻居都知道,店主林锡洋长期做公益——2017年,他开始为本地洪南社区的困难群众每月免费提供3次午餐,之后范围扩大到4个社区,一做就是6年。难能可贵的是,受惠的老人中,就有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昨日,记者来到店里,听大家讲述这段关于“爱心循环”的故事。
开设“花朵之屋” 供学生等待家长
“小孩子放学后来这里等我们,很安全,尤其是雨天,不怕淋湿。”李梓豪的妈妈苏俊敏说。一年级的王泺、二年级的黄少军也在店里看书,“我们中午要去托管那里吃午饭,先在这里集合。”黄少军说,“以前在店外等,冬天风很大,比较冷,现在在屋里暖和,书架上还有书可以看。”记者看到,店门口、店内墙壁和桌子上,都放置了醒目的“花朵之屋”标志,上面写着“临时避雨、等待家长、复习功课、做作业”。
为什么要开设“花朵之屋”?林锡洋说,店离学校近,很多小学生会路过,前几天洪濑下大雨,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在店外的屋檐下躲雨,他看见后让她进店免得被雨淋湿,小女孩却怕影响店里的生意不敢进。“我就说,我是店长,不用怕,进来坐。小女孩进来后,借了手机打给她妈妈,我还给她一杯热茶喝。”他说,小女孩的妈妈来接孩子时,不停地向他道谢,“心里很受触动,就决定开设‘花朵之屋’。”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还在店内的书架上摆放一些书籍,供免费阅览。
小时候吃“百家饭” 现提供“免费午餐”
记者看到,店里还有3位老人在用餐。和其他正在吃面线糊的客人不同,林锡洋给他们端来的是3碗热腾腾的卤面。“这个面不卖,是给老人们定制的。”正在吃面的72岁的王开明笑着说,“面里有海蛎、鸡蛋、瘦肉羹、丸子、青菜,味道特别好。”73岁的高火星说,洋仔怕他们老是吃面线糊吃腻了,就煮点不一样的,比如卤面、炒米粉、咸饭等,他牙齿掉光了,最喜欢吃卤面。85岁的王秀英也边吃边夸。
据了解,这3位老人均是洪南社区的独居、困难老人。6年前,他们是第一批来店免费吃午餐的老人。而林锡洋与王开明老伯还有一段更深的情谊。“我是惠安人,五六岁时和家人搬到洪濑。那时家里穷,父母为了多赚点钱,起早贪黑去打工。”林锡洋回忆道,父母很晚回家,他经常到很晚才吃饭。了解到情况后,到了饭点,一些街坊邻居会叫他到家里吃饭,其中就有王老伯。“他们都很照顾我。我一直到10岁左右还在吃‘百家饭’。如今我已经38岁,心里仍记着这份恩情。”
2017年,他和妻子开了面线糊店。作为志愿者的他,在一次与洪南社区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时,看到老人窘迫的生活情况,心里很难受。回想自己曾受人帮助,现在有能力了,也应为老人做点事,他便决定每月5日、15日、25日为洪南社区的困难户提供免费午餐。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仅需凭社区发的“免费餐券”即可到店免费用餐3次。他的这一决定也得到父母和妻子的大力支持,“我吃过苦,不忍心看老人们受苦,就想尽绵薄之力做点爱心。”他的妻子郭娜熔说。2021年,免费用餐人群增加了洪东、洪西、洪北社区,同时不限日期、不限午餐。
带动更多人做公益 推动凡人善举成风尚
“30多年前,我看洋仔年纪小,家里生活困难,父母顾不上他,不忍心看他饿肚子,就叫他来家里吃饭。”王开明动情地说,“过去他吃别人的,现在有能力了,就捐给别人吃。洋仔是个懂感恩、做善事的好人。”
父母的善举,林锡洋的两个儿子也看在眼里。去年中秋节,正在读六年级的大儿子杭顺曾和父亲一同到困难老人家里慰问。“给老人送了米和油,心里特别特别暖。我希望长大后也能帮助别人。”在店里的一面墙上,还钉着19张“爱心便利贴”,这些都是来店的客人支付公益早餐款后,将便利贴贴于爱心墙,供困难群众撕取免费使用。
“林锡洋是我们身边平凡的‘小人物’,却发挥着‘大能量’。”洪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林海霞感慨道,他用持之以恒的一点一滴传播文明,用奉献演绎大爱。洪濑镇将以像林锡洋这样的“小人物”为典范,带动更多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凡人善举成为时代风尚,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及更多群众。
□本报记者 陈灵 黄耿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