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中说,慈母多败儿。我母亲和“慈母”的形象一点也不搭边。
她深信“黄荆棍下出人才”,经常为一点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骂我,甚至打我,我丝毫感受不到“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作为三个哥哥之后最小女儿的特别的宠爱。我认为母亲一点儿也不爱我,每次遭到责骂或挨打后我便在日记中悄悄写道,当我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要做一个“慈爱”的母亲。
我特别羡慕邻居家的孩子。邻居家夫妇对子女非常疼爱,从不打骂,还常常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给他们吃。孩子们干活偷懒了,他们轻言细语地说上几句;做错事,只叮嘱孩子下不为例;遇上重活累活,生怕累着孩子、苦着孩子,他们独自承担,只让孩子做轻的活儿。
我母亲则不然,“好吃的都是留给老人,小娃儿享什么福?以后有的是吃的时间。”做错事了,一边如同念咒语一样大声地责骂着,“不教训你不长记性”,一边使出她的独门绝技——揪耳朵。当然,我母亲还相当舍得使唤我们,干活时丝毫不考虑小孩子体力不支的问题。借用她的口头禅,“先干再说,又伤不了筋动不了骨”。若是我跌倒了,母亲的大嗓门立刻响起:“赶紧爬起来,把泥巴拍干净,要不然你自己洗衣服。哪个孩子不是摔大的?小孩子摔不痛的,摔得多才能长得快。”若是爬的速度慢了,还得小心棍子上身。小时候的我曾在心里暗想,莫非我是捡来的孩子?
为了逃脱母亲的“魔掌”,我除了谨言慎行,还勤奋努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大后远远地离开村庄,离开母亲。那时我想,如果不能凭借读书考上学校远离村庄,我就出去打工,闯荡天下,干出一番事业。
长大后的我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学校,入城读书,毕业后在单位独当一面。我羡慕的邻居家夫妇的孩子也长大了,他们没能吃学习的苦,初中毕业就到远方打工,也不太习惯吃生活的苦,不时更换工作,漂泊不定。过年回村,已逾古稀的邻居家夫妇依然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需要干重活时,总是习惯性地说:“我来,你们歇着吧。”
我曾读到过一句话:“世上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回过头来看,母亲一直以强悍的姿态逼我成长,为迟早到来的分离做着准备。她那与众不同的爱在我的成长中似乎带给我很多“痛苦”,但正是那些“痛苦”,逼迫着我努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逼迫我思考我想要的生活。如果母亲也像我羡慕的邻居家父母那样疼爱我、给我最好的、替我遮风挡雨、为我承担很多,也许当人生的风雨对准我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一定会茫然失措,毫无招架之力。
如此再看,原来母亲的爱里有着年幼的我不知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