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批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毒小说”,建议把书中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您怎么看?
存有瑕疵 谨慎阅读
云上飞:要读懂《水浒传》,需要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世事的无奈、人性的妥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和情节。然而孩子未经世事,是非观、价值观、世界观均未成熟,容易误解《水浒传》中描写的内容,认为闯荡社会靠的是哥们义气,从而做出一些无视法制和道德的事情,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白帆:《水浒传》是一部具有封建时代鲜明烙印的小说,虽然人物性格鲜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能引起人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但这部古典名著也包含着诸如江湖义气、滥杀无辜、丑化女性等封建糟粕,这对年龄偏小、模仿性强,对美丑善恶缺乏正确认知,还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来说,会对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让孩子们远离这样的作品,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曹建明:《水浒传》的文学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滥杀无辜和对女性不友好等瑕疵,这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因此,在将其作为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时,应该慎之又慎,在确保文学价值、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血腥画面、暴力场景少一些的章节。同时,在引导未成年人阅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实现经典的良性传承。
因噎废食 实不可取
梁伟:动辄用“毒小说”一词来评价一部古代经典,忽视其创作历史环境的局限性,表面看是在试图打造一个“无菌式”的阅读环境,实则是画地为牢,最终伤害到的还是读者。对经典最有意义的阅读,就是要找出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启示,而不是改写一个所谓绝对干净的版本,让读者千篇一律地机械阅读。
泥河牧歌:如果仅仅因为《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当时历史环境下存在的社会现象,便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将其清除出去,实际上就等于关闭了学生了解宋朝几百年社会生活的大门。打着去毒净化的旗号肢解否定经典文化,照此谬论,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诗词歌赋、史书巨著岂不是要统统拿下,历史文化是根脉,因噎废食不可取!
则忧: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每部小说都有它的时代背景,用现代的观念去分析过去的问题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对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认识,要经验,不要“经验主义”。
扬长避短 理性看待
洧妲: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小说,不能因为《水浒传》有瑕疵,就向孩子们关上大门。经典是块宝,既要汲取作品的精华和营养,同时要去其糟粕和污浊。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欣赏和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单全收。文学发展本来就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这才是当下经典名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季萌:从现代的价值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几乎都存在“瑕疵”。再经典的古代作品也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认知,再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不可能跨越古今作出正确的价值评判。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把书读好”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如果动辄上纲上线的思维不摒弃,清除《水浒传》这种非理性的口水之争就难免会再度上演。
张全林:文学诚然具有教化的功能,通过批判性阅读,“血腥”的场景也会警醒人们远离暴力。正所谓知恶方识善,大凡有血有肉的东西,都有一点负面因子,这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当然也不例外,其“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是它所处时代的客观反映,其浓墨重笔歌颂的侠义精神,才是应该吸收和弘扬的。
下期话题
为享受更为精致的晚年生活,近来有许多老人走进了相亲直播间,这类专为中老年人介绍对象的直播间,成与不成,就在三五分钟之间。有网友认为,老人直播间相亲既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又拥有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也有人认为,相比于年轻人,老人直播间相亲先要过“防骗关”。下期茶座,邀您聊聊“老人直播间相亲”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