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谢伟端 实习生柯雅清/文 陈英杰/图)泉州传统文化氛围浓厚,记载血脉传承,寄托乡愁记忆的宗祠、宫庙采用的是极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大厝造型,在晋江陈埭镇涵口村,就有一排联排宗祠、宫庙,蔚为壮观,独具特色。
昨天,记者来到晋江陈埭镇涵口村,拐入颍川街,一排古色古香的红砖厝映入眼帘,与街道另一侧风格简明、线条冷硬的商品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就了一侧高楼大厦、一侧红砖大厝的独特街景。这便是该村的联排宗祠、宫庙。
该联排宗祠、宫庙主要包含八座宗祠和四座宫庙。据涵口村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垂贵介绍,八座宗祠里,前三座各占地100平方米,后五座则各有150平方米。这八座宗祠是当地陈姓、张姓两个家族的宗祠,其中,有七座属于陈姓,一座属于张姓。联排宗祠两侧分布着四座宫庙,供奉保生大帝的慈济宫和供奉城隍爷的城隍庙位于颍川街一侧路口,沿着街道走过联排宗祠,隔着一座番仔楼,供奉阴司的莲池宫和供奉雷仔公的雷王殿坐落在路的尽头。在现场,可以看到城隍庙旁仍有一座宫庙在建。宗祠前用白色大理石铺设了宽阔的广场,便于举办大型民俗活动时使用。
在这些建筑中,面积最大、共占地约250平方米的红砖厝就是慈济宫,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保生大帝是闽南地区民间信奉的道教神祇,本名吴夲,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等,因其生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被尊为医神。每逢保生大帝诞辰,陈姓、张姓族人都会来此共同祭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宗族间的凝聚力也在这些民俗活动中代代相传。
对于涵口宗祠、宫庙集中起建的原因,陈垂贵介绍说,从前涵口的陈、张二姓共有18个房头,每房都有独立的宗祠,这些宗祠也是分散各地的,并没有集中设立宗祠的传统。2014年,晋江鞋都片区的改造规划项目启动,主要包括双龙路东拓二期道路建设和两侧片区改造。而涵口村桥南、桥北、涵透3个自然村,共18个房头的宗祠以及辖区内的宫庙都在改造片区之内,因此,宗祠、宫庙集中建设,探索节约用地的新路子。
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的意思,而“祖厝”是指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宗祠。闽南祖厝多为红砖厝,“红砖厝”也是代表性的闽南特色传统民居。涵口联排宗祠、宫庙就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厝建筑,且其连排成群的景象十分罕见。
(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