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延误和误诊是目前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一项国内调查数据显示,强直性脊柱炎误诊率高达82%,1年内确诊的患者仅17.67%,延误诊断的患者中,超半数以上患者延误时间长达5年,平均年限为5.76年。
即使是确诊了之后,有些患者也没有引起重视。往往仅针对已有的症状进行治疗,用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症状缓解了,患者就自行停药,没有进行长期规范的随诊,这样也会导致病情的逐渐进展和恶化。只有尽量降低误诊率,做到尽早发现,规范化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本报记者 许文龙/文 CFP/图
早期或无症状 易被误诊误治
那么为何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那么容易被误诊误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俞海明解释,首先,一个主要原因是该病发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的患者在早期仅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有些患者会出现腰部有轻微的僵痛,或是两侧臀部交替性疼痛,持续时间也许只有一两天,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其次,该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痛等,许多患者会先到骨科、疼痛科、康复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就诊,常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但该病本质上属于风湿免疫病的范畴,应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比如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个典型的症状也是腰背痛。一些骨科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认识不足,往往会给患者开CT检查。但其实随着年龄增加,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表现。医生结合检查,就容易误认为疼痛是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开了一些止痛药。
患者吃下去后,腰背痛也确实有所缓解,但下次还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因为有上次的诊断结果,当患者再次就诊时,医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继续按照腰椎间盘突出来治疗,最终陷入“疼痛—吃药缓解—再次发病—继续治疗”的误区。等一两年后才发现不对劲,最终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后,已经浪费了最佳治疗时间。
常规的止痛药物只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无法从源头控制导致脊柱关节强直的炎症反应。强直性脊柱炎最常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表现为脊柱小关节及韧带止点韧带的反复炎症反应,炎症因子会刺激骨头生长,长出新骨,导致关节强直自发融合。这一两年时间,患者的脊柱关节就会慢慢出现强直,发生自发融合。一旦出现自发融合后,患者晚上睡觉时会觉得,只有垫高枕头关节才会舒服些,才能睡个好觉。长此以往,腰就会慢慢变弯,出现驼背等问题。
俞海明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腰痛往往是在病人坐久或站久之后出现,沿臀部大腿小腿向下肢放射,并且伴有麻木感。而强直性脊柱炎不会有这些症状,它主要是腰背部的疼痛,其发展方向向上,可能影响到背部、颈椎等。有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也并不一定会持续性腰背痛,有的人痛了一段时间会自己缓解,反反复复。
还有不少患者在出现腰背痛后,会选择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虽然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病情依然会继续进展,等到最终出现驼背、强直,就只能手术进行关节置换。
腰背痛有晨僵 就要警惕“强直”
临床中,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并不难。一是抽血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是免疫性疾病,怀疑有强直性脊柱炎者,可以抽血做HLA—B27基因检测,结果是阳性,就可基本确诊,准确率90%。二是做骶髂关节(屁股后的那块骨头附近)部位的CT,准确率在95%以上。如果两项检查同时做,就可判断强直性脊柱炎。一些早期的患者,可能要磁共振才能发现。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叶添文提醒,生活中,如果年龄<40岁,尤其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以下症状之一且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就要警惕强直性脊柱炎,需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就诊。
腰背痛,夜间疼起来更加明显,甚至翻身困难,活动后明显疼痛可以减轻,但是早上起来,腰背部僵硬疼痛还会加重,还伴有僵硬感;屁股痛或大腿根部疼痛;非对称性下肢单关节肿痛,主要是膝关节、踝关节、足跟肿痛;反复眼部发炎;久坐、久卧或晨起腰背部僵硬感,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胸锁骨关节痛、肋软骨痛;家族中有其他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或银屑病等疾病,或者HLA-B27阳性的人群等。
俞海明解释,疲劳产生的腰背痛,通常是晚上睡觉时难受,早晨醒来后会觉得舒服许多。而炎症性腰背痛特点是早晨醒来难受。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晨起来虽然会有腰背僵硬的感觉,但是痛感一般不会特别严重。“如果是起床刷个牙或转个身都觉得腰酸背痛,那反而不是强直性脊柱炎,更可能是腰部扭伤。”他说。
如果炎症性腰背痛叠加HLA—B27基因检测阳性,就基本可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有些年轻人如果出现韧带止点的炎症,比如滑膜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腕关节的韧带止点炎症反复发作,加上没有从事什么剧烈的运动,也最好进行一次HLA—B27基因检测,如果呈阳性也基本可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及时规范治疗 定期就医随访
“无法根治”“可能致残”等关键词让强直性脊柱炎成为了一种让不少人恐惧的疾病,甚至有患者确诊后感觉到悲观和绝望,觉得自己下半辈子“完了”。这种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恐惧和悲观情绪是常见的认知误区,并会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良影响。
叶添文表示,强直性脊柱炎是不可能自愈的,一旦发病都是不可逆的,因此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该病虽暂无方法根治,但经过积极正确的诊疗和生活调理,多数患者可避免致残,并终身维持较为正常的生活。
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分为消炎止痛、控制病情和保持关节灵活三个方向,需要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方案,而且越早干预对病情的控制效果越好。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做到戒烟、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坚持用药、通过定期复查调整用药、适当锻炼等。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除了控制疼痛引起的炎症,还要密切关注骨结构进展。“病理性新骨形成”是导致骨融合强直、甚至残疾的基础,因此抑制新骨生长至关重要。过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药物和抗风湿类药等传统药物。近年来,可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越来越多,而生物制剂的出现,使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根据靶点不同,目前在我国有治疗适应症的主要有两大类生物制剂,一种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另一种是新型白介素—17A(IL—17A)抑制剂。新型的生物制剂白介素—17A抑制剂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新骨形成,保护强直性脊柱炎的结构,减少和避免残疾的发生,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生物制剂白介素—17A抑制剂治疗,可以避免“折叠人”现象发生。
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就诊延误或者治疗不规范,最终会出现了脊柱的后突畸形。这样的患者不仅需要控制炎症,同时还需要通过外科来干预,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脊柱的形态,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提醒的是,强直性脊柱炎是炎症性进展性疾病,不能简单靠“疼不疼”来判断治疗效果,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通过X线、磁共振和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是否有骨进展。
保持积极心态 避免病情加重
那么对于已经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生活中该如何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俞海明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选择合适的睡姿:在睡觉时尽量不要使用枕头,同时最好选择仰卧,避免睡太软的床垫,但是也无需卧硬板床,保持身体平直。切忌弓腰侧卧,这样可能加重脊柱弯曲,导致病情加重。
保持正确体态:减少或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弯曲畸形和僵直,尽量避免弯腰驼背,坐时尽量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劳累时可将臀部后靠,腰背紧贴在椅背上休息。若长时间坐着,至少每小时要起来活动十分钟。睡眠时避免垫枕头且不睡软床,最好是平躺保持背部直立。在寒冷天气中做好保暖工作。
适当运动:患者可选择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做保健操等,尽量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坚持做扩胸、深呼吸、脊柱及下肢运动等局部和全身性的功能锻炼,以防止和减轻关节粘连、僵直和肌肉萎缩。因病情严重不能起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用药后病情会得到控制,可以在床上做些适当的功能锻炼,争取早日下地活动。
健康饮食:许多患者在病情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海鱼、动物肝脏;同时注意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面条、馒头等。研究证实体内淀粉量过高会加速大肠中克雷伯氏菌的繁殖,诱发强直性脊柱炎。
保持好心态: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起病隐匿,逐渐进展,造成患者工作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也会因为该病绵延难愈、身体不适等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抑郁情绪,这些都不利于治疗,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缓解病情。
■本期医学指导
俞海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腰椎滑脱、脊柱侧弯、脊柱退变性侧弯等疾病诊治及微创手术,曾到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脊柱畸形科做一年半临床访问学者,对青少年脊柱畸形有较深入的研究。
叶添文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北大学脊柱外科访问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中国骨科医师协会手术标准化学组副组长及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委员,从事脊柱伤病诊治,擅长复杂脊柱退变性疾病和脊柱畸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