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日前,在南安“粮仓”英都镇,一台“黑科技”赋能的精量育秧机现身荣星村利合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育秧大棚。
“这是泉州市首条水稻精量育秧生产线。” 南安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春福介绍,通过精量控制,每亩田用的种子少了、成本下降了,还大幅缩短时间,节省了劳动力。
说是生产线,其实也不长,仅七八米长。农户将空育秧盘在流水线上摆好,再分别把基质土和事先泡发好的稻种倒入进料口。按钮一按,机器开始运转了。只见抽气箱开始抽气,种子通过管道,顺着气流被抽取吸附到方盘针孔上,自然落在秧盘里已经撒好的基质土中。随后,经过淋洒营养水、盖土等步骤,一盘盘播种好的育秧盘成品就出炉了。这时,工人只需将育秧盘搬至育苗棚内,整齐摆盘,就可以等待秧苗发芽了。
“最大的特点就是精量播种。”黄春福介绍,相比传统的育秧方式,精量育秧生产线能够更精准的控制水、土、种子的用量,每亩成本能够节省30元—50元。制作好的成品育秧盘放置在大棚内实行设施化管理,湿度、温度可精准把控,不仅缩短了育秧周期,降低了病虫害,还保障了秧苗存活率,能够有效减轻“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为实现水稻高产提供了有效保障。利合群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炳根给记者算账,以往播种一亩田要用1.5公斤种子,而经过精量控制后,一亩田只需要1公斤种子,种子节约了1/3,基质土也可以节省1/3,大大降低了成本,还大幅缩短时间,节省劳动力。
科技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带来了效益。“我们的工厂化机械育秧一个小时可以出800盘秧盘,如果天气合适,此次播种的水稻秧苗预计25天就可以开始机械插秧。”周炳根说,目前合作社已经接到超300亩的育秧订单了,其中不少育秧订单来自溪美、罗东、官桥等乡镇(街道)多个农户。
为了鼓励农户使用现代农机设备,科技种田、科学种田,南安市农村农业局给予农机购置补贴。“水稻精量育秧生产线售价6万多元,享受补贴后,农户只需花费3万多元。”黄春福说,中心将跟踪后期使用情况,效果好的话,将大面积推广,鼓励合作社采购。
据介绍,近年来南安市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精心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13家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5000多户种植户开展水稻生产的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环节进行托管服务,累计服务面积达10.4万多亩。同时,还设立了3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鼓励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推进,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力争全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记者 黄耿煌 通讯员 黄小燕 吴昭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