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从2017年的11亿元发展至2022年的2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3%,建筑业总产值从全市排名末尾到进入全市前三位,企业数量从十余家发展至204家,增长近二十倍……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等措施,促进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实现跨越式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陈桂生 通讯员 黄福权
增强龙头辐射带动
为推动建筑业高端商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台商区不断增强建筑业龙头企业对建筑行业产业辐射带动功能,吸引建筑业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向该区集聚。
台商区建设推广“亲清家园”平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缩短行政审批时限,为区内重点龙头建筑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难题,构建亲清政企关系。组织全区建筑业企业成立行业协会,积极推进协会自主开展人才评定、职称评审等工作。
目前,台商区共有建筑施工企业204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2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2家,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12家);施工专业承包企业84家(一级施工专业承包企业47家,二级施工专业承包企业16家);建筑监理企业8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9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台商区结合区情实际出台鼓励建筑业企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主要从鼓励企业晋升回迁、鼓励企业外出经营、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支持企业品牌建设、鼓励建筑企业增产创收、保障建筑企业基地建设用地、鼓励建筑企业发展综合型经济、鼓励建筑企业在本区办公、支持本区企业承接工程、推广建筑工业化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规范各类保证金制度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扶优扶强本地企业,助推区域内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共发放建筑业扶持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
对建筑企业的用地需求予以大力支持,对前两个年度平均纳税在2000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可申请总部项目建设用地5—8亩;对前两个年度平均纳税在4000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可申请总部项目建设用地8—15亩;对前两个年度平均纳税在5000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可申请总部项目建设用地15—18亩;建设用地采用公开招拍挂方式出让,起拍价格按照土地评估价格的70%确定。截至目前,在台商区设立总部并建设总部大楼的建筑企业已有7家,其中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建筑业结构、补短板、稳增长,不断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引导骨干企业扩展公路、铁路、电力等科技含量高的专业,扶持竞争力强、特色明显的装饰装修、幕墙等专业化企业。为企业与业主牵桥搭线优先承接各类小规模工程,扶持各类专业化建筑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突破单一房建或市政为主体的建筑产业结构,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升级。
大力开展装配式建筑应用推广工作,全区已有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34个,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排名全市首位。支持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不断推进全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已有两家公司计划在区内联合投资设立一个装配式产业基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台商区积极搭建建筑业培训考核平台,指导福建东霖集团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基地成功申报首批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全省仅3家机构申报成功,今后该培训考核基地可开展模板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多种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并发放全国通用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我区输送大批合格的建筑施工职业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通过结合省市区重点工作任务、城乡品质提升、无障碍设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重要工作,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积极组织企业职工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组建“党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举办“南星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物业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物业安保人员技能培训、“安全生产月”暨“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启动仪式、物业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多种培训活动,提升人才专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