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旅 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3月2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小巷深处有人家
粘氏古民居如今正在展览“亚太遗产名录图片展” (鲤咸 摄)
修缮后的梳妆楼(黄健 供图)
粘氏古民居(黄健 供图)

要读懂泉州,一定要走进藏在古城街巷里的日常岁月。

这是一座富有历史文脉和人文记忆的城市。宏大久远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一条小巷、一处遗址、一座塔、一栋宗祠、一块砖,每一个有形的物件,都塑造着无形的记忆。

泉州古城的故事与生活,在街头巷尾之间展开着,在小巷深处的人家里书写着,比如,这几座写满故事的建筑。

□通讯员 黄健 本报记者 黄宝阳

开元寺围墙隔壁的风景

粘氏古民居坐落于台魁巷7—1号,是一座独具闽南特色的古厝。让这边有别于其他闽南古厝的是,这里还是金国皇族后裔粘氏旧居。

粘姓的先祖姓完颜,为满族人,金国被元灭后,为了保存实力,完颜氏后人有的改姓完或者颜,有的改姓连。元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八世祖粘博温察儿到陕西,后来又从陕西迁往泉州府晋江县的永宁、衙口一带,在泉州市区,粘氏后人主要分布在甲第巷、西街、浮桥等地。

粘氏古民居为三进,院内有石庭、护廊,大门两侧的红砖墙镶嵌着直棂窗,充满了历史厚重感。据记载,粘氏古民居可能始建于明代,至今三四百年。期间,经多次修补,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

古厝与开元寺仅一墙之隔,驻足院内,抬头看塔,低头也浪漫。天井顶上四面屋檐拼成画框,开元寺东塔映于“画框”之中,构成一幅独特韵味的“东塔畔隔着围墙的风景”美妙画卷。

近期“亚太遗产名录图片展”正在这里展出,该展览将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置于亚洲历史文化背景中予以呈现,展出内容力图以泉州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泉州和亚洲相关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加强泉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之间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提升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楼归燕又黄昏

走进幽深又有些寂寥的奎章巷,小巷窄且深,不远处,一株紫藤萝树映入眼眸,茂密的树冠,像是一位尽忠职守的守巷人。自树底下漫步而过,小巷深处的7号,是一座红砖小楼——梳妆楼,也是居民口中的“小姐楼”。

小姐楼是古时大户人家专为未出阁的女儿建造的房子。清朝嘉庆年间,梳妆楼建成,楼房共有两层,采取砖木结构。小楼整体构造比周围的一些古厝更显精致,充满闺阁之秀气。新漆的门窗雕花刻草,题诗作画,温馨又富有诗意。

小楼的主人苏家小姐,是泉州有名的廉吏、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侄女。自懂事起,她便住进这幢美丽小楼。每天做女红、读诗书,或到凉台眺望东西塔,寒来暑往,在幽雅的小楼中迎来一个又一个清晨,送走一个又一个黄昏。待至及笄,由父母做主,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人家,自此告别小楼。

1919年,苏家的绣楼和书房、花山及附属旷地被旅菲华侨陈光纯买走,绣楼从此成了陈光纯后人的住房。

写满爱国华侨情怀的“番客楼”

在象峰巷尾,接近三朝巷口,有一堵红色的围墙,垫高脚尖便能发现,墙内一栋深藏不露的洋楼,这栋楼的主人,是孙中山曾亲自签发奖状表彰的泉州爱国华侨林基灶。

每一栋华侨洋楼的背后,都是一部浓缩的侨史,写满了广大华侨筚路蓝缕的奋斗史。林基灶是泉州江南霞洲人,生于1879年,很早就到菲律宾谋生,在菲律宾马尼拉靠经营布袋厂白手起家,为菲律宾林氏宗亲会首任会长。1920年,多位华侨出资创办新华中心小学,林基灶就是其中之一。

该洋楼建于1932年,占地2亩左右,在建造之时就冲着百年基业的方向,因此,用材非常考究,后人几乎没有翻建过,至今依旧坚固,也是如今市区保存最完好的洋楼之一。廊柱带有希腊科林斯柱式的风格,洋溢着浓郁的异国风情。

关于这栋洋楼,还有一件事为人津津乐道,据说“华侨旗帜”陈嘉庚应集美校友会邀请来泉州,曾在这栋洋楼的二楼住了一个多月。

要想一窥这栋小洋楼的全貌,最适合傍晚爬上附近较高的民居天台,看夕阳像琴声一样,落在巷子高矮错落的民居上,也落在这栋写满动人往事的小楼。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产业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旅 游
   12版:泉州“狮”话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 新悦读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小巷深处有人家
中国电影资料馆最大数字备份库落户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