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桂生 通讯员陈春萍)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出台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2023年底前,继东园镇、百崎乡之后,张坂镇、洛阳镇也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落实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中小学、幼儿园相关课程教学,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好习惯基本养成;全区厨余垃圾分类收集量至少达2.5吨/日且全量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
推进分类投放
收集系统建设
方案指出,全面加强科学管理,推动垃圾源头减量,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发现违反有关规定行为及时制止或查处。推行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行净菜上市,健全水果、蔬菜,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净菜上市政策措施,减少源头垃圾产生量。
推进分类投放收集系统建设,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配备标识统一规范、质量合格的收集容器。推行“十有一员”分类投放模式,2023年“十有一员”小区完成比例达到40%,区级财政给予创建完成“十有一员”投放点小区7500元补助。推动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全区新建商品住宅项目应按垃圾分类投放点“十有”标准同步配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建设,提升分类处理能力。根据四分类垃圾的收集量,适时增加车辆,确保运输能力与分类收集量相匹配。2023—2025年,计划更新转运车辆4辆,其中:其他垃圾转运车2辆,厨余垃圾转运车1辆,可回收物转运车1辆。全面推行厨余垃圾直运。加强分类转运车辆统一管理,确保桶车一色、全程分类运输,方便群众监督。加强对有害垃圾收运、储存、处置的监督指导。
实施垃圾分类
养成良好习惯
方案提出,2025年底前,全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无缝对接;厨余垃圾分类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例达到10%且全量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加强资源化利用,2025年底前,大型农产品、水果、海产品、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厨余垃圾产生量大的单位建立适宜规模的处理站,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就地处理。
实施垃圾分类的乡镇至少建成1个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站网点。2025年底前,形成制度完整、运作规范的可回收物资源收集、转运、回收、利用体系。 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
2023年,新增2个乡镇全域落实“干湿”分类机制。2025年,基本建立农村有机垃圾生态处理机制。
努力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2023年底前,全区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和公益宣传活动,2023年底前,至少建成1个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整合公共资源,利用图书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2023年底前,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
加快形成长效机制,创建示范居住小区,2023年底前,新创建1个市级示范居住小区;2025年底前,创建5个市级示范居住小区。区级财政对完成创建的示范小区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健全收费制度,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