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高与低
——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做到企业获益、群众满意
泉州民营经济占比在万亿GDP城市中最高,帮企业把成本减到最低、把效率提到最高,不仅关系企业发展,更关系城市未来。
为企业省钱,把降低成本贯穿到企业全生命周期里——
在全省首推企业开办免费“大礼包”,率先取消政府采购投标(响应)保证金、推行政府购买图审服务等,泉州每年为企业减免开办成本至少2200万元,为投标供应商节省4.76亿元的资金占用,实现图审零付费。
在全省率先县县通管道燃气,坚持气源气价全市“一盘棋”,把安溪、永春、德化天然气管网和燃气供应纳入全市统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2亿元。
特殊时期特殊政策,仅去年疫情期间泉州就投放纾困贷132.36亿元,为2.69万户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529.77亿元。
为企业筹钱,政企银结成命运共同体——
泉州在全省率先建立“政银企担”融资月度对接机制,成功授信1149家,放款金额230.8亿元,授信成功率达95.27%。到2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余额超百亿元,比增四成。
启动民营小微企业“首贷”深耕行动,一年多新增普惠小微企业首贷户15190户。今年2月成功落地的泉州首笔民企住房租赁项目贷款4600万元,业内称赞“虽然金额不大,但是意义很大,具有标志性和开创性”。
泉州还为企业“信用画像”,建立信易贷平台,并成功接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福建节点。216家金融机构和43万家经营主体入驻,促成放款超1200亿元,企业信用成功变现。
一手降低成本,一手提高效率。泉州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汇聚共享平台对接367套系统,汇聚63亿条数据,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力争群众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高效率,来自“一趟不用跑”的便捷——
“一部手机就能开证明,方便极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山内村村民苏水木,在西安跨省登录村里的村(居)智助服务系统,不到15分钟便收到相关证明电子文本。泉州在全省率先建成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已惠及全市2528个村居的群众企业。其背后,泉州92%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实现“一趟不用跑”,数万事项实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
高效率,来自“一网通办”的整合——
泉州整合供水、供电、供气、供网公共服务资源,在“一网通办”基础上创新推行水电气网“全生命周期”联办服务机制,公共服务部门累计精简压缩61%的申报材料,压缩98%的审批时限,减少83%的办理环节,被列为全省地方标准。在更大的范围,泉州85%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
高效率,来自“极限压缩”的力度——
去年7月,惠安创业者黄珍仅用1个多小时,就办理好开办企业手续。“原以为要三五天时间,没想到这么高效。”截至上月底,泉州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限”平均缩短时限九成,“即办件”达近七成,两个指标均超省上目标。企业群众涉及面广、办件量大、需求迫切的高频事项,如企业迁移等,均纳入“一件事一次办”套餐,仅去年就累计办理46.7万件,为群众企业获得感写下生动注脚。
舍与得
——以最简的权力、最清的平台,做到公平透明、亲上加清
泉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追赶先进的自我重塑,也是舍与得之间的判断选择。
在民营经济发展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营商环境监督行动等系列活动中,泉州全力打破束缚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服务做加法之外,对权力做减法。
“我们将所有惠企政策进行阳光化公开、颗粒化解读,企业可直接线上申报,有效解决了政策兑现‘迟、慢、繁、难’等问题,切实实现依规办事,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泉州台商投资区“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通过“数字赋能”,让权力在线运行,可查询、可追溯,有效防范权力寻租,相关做法荣获第三届“中国廉洁创新奖”。
相同的数字化思维,应用到泉州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平台。“免申即享”项目116个,惠企政策1741条,从根本上解决惠企政策兑现“迟、慢、繁、难”问题,已兑现资金近50亿元,成为泉州打造阳光、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成功范例。市纪委监委通过营商环境专项巡察、营商环境专项“点题整治”、建立宜商环境观察点制度、聘请营商环境联络员、“局长走流程 组长督整改”等方式,以强有力的监督,强化亲清政商的统一共识。
营商环境的优化,还是一个比出来的过程。泉州持续对标国内国际一流,紧扣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体系,明确提出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等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以及省内的厦门、福州。在寻找短板、对标先进中,泉州成长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奋力从营商走向宜商泉州。
舍得权力,把能放的权力下放下去,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得到的是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舍了身段,把该补的短板补了,把该追的目标追赶上,得到的则是更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市场化——泉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企业退出环节延伸,探索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破解企业“易入难出”问题。以“企业所盼、政府所能、法律所许”为原则,将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处罚事项由41项调整扩充到135项。“放管服”的深入推进得到了市场反馈,经营主体已超140万户,年均增长12%,涉及经营主体满意度的其中8个指标同比均实现提升。
法治化——泉州在全国首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服务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免费为企业合规“体检”,得到最高检肯定;泉州中院升级打造全国首创的跨域诉讼服务3.0版,成功入选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泉州检察院“亲清护企”检察模式,两次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泉州知识产权法庭和泉州国际商事法庭揭牌成立,多项知识产权指标位居全国或全省前列,很好地践行“法制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国际化——泉州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开通中欧班列,争取到全省首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推出“9610”通关模式,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一流标准来改善营商规则,视野不断拓宽。
舍与得之间,赢得气象万千。泉州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中优化营商环境,以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勇当发展主力军,无疑是算了一笔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