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3月3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惠安:“惠”企“安”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样板
深入企业宣传留抵退税政策(何倬怡 摄)
帮办员指导业务办理(陈挥达 摄)
构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惠安经济开发区 供图)
惠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戴艺 摄)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项目签约一场又一场,引来“金凤凰”;近300名博士专家组建“博士菁英汇”,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促成多个合作项目……兔年开春,惠安招商引才捷报频传,折射出惠安开放型经济活力四射,营商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

近年来,惠安先后迈过了千亿经济总量和百亿财政总收入两个大关,产业结构和城市能级正加快实现“双提升”,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第27名,28年蝉联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惠安县委、县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块金字招牌,坚持存量和增量、主体和载体、硬环境和软环境“三个并重”,着力打造让企业得实“惠”、让项目“安”下来的营商环境“惠安样板”。

为企业营造最优良的发展环境、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现在的惠安,“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多项营商指标持续进位。

□本报记者 庄丹丹

创新举措

●“红利清单”主动推送

2022年,为全县规上企业编制“抗疫助企享受政策红利清单”,在全省首创直达企业员工岗位补贴,对非国有规上工业企业4月、5月在册员工给予每人每月岗位补贴300 元,直接下达至个人工资卡,受惠员工9997人次,共计599.82万元;再加上各类“降”“缓”“返”“补”,为企业减负6082万元,缓缴各类资金1536万元,发放各类就业帮扶资金2825万元。

●在全市率先实现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

在全市率先启动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缴费群众和用票单位“指尖办”“零跑动”服务。市民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缴费,不用再像往常一样经历排队缴费、打票、取票等费时又费力的过程,而是可以通过扫码或APP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缴费,收费单位会即时向缴费人发送收费电子票据。票据可自行下载、保存、打印,不仅不用担心遗失损毁,还可以查验真伪。

●率先实现“八闽办税码”互认互享互用

惠安县采取“政府牵头、沟通协作、督导跟踪”的推广模式,出台《关于推广使用“八闽办税码”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通知》,印发《“八闽办税码”操作手册》,压实共治部门主体责任,有效保障“八闽办税码”在全县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荣誉榜

●惠安县“3+3”探索路径,打造民宿发展“惠安模式”,被全市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惠安县自主研发企业登记预处理模块提升审批服务效率》被市效能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

●惠安法院创新诉讼服务模式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泉州改革财经情况》2022年第4期刊发。

●惠安县“八闽办税码”在政务服务中的拓展应用被评为2021年泉州市赋能营商环境十大数字化应用。

●《惠安县强化效能督查赋能优化营商环境》被省效能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惠安县获评2022年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

●《福建省惠安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收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惠安“纪税”协作 推动税惠直达快享》被市效能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

经验展示

“全方位”服务

让软环境成为发展硬支撑

新春伊始,惠安县举行“双招双引·聚商汇智”2023年惠安县招商项目签约活动暨第二届“博士菁英汇”启动仪式,专家学者、博士菁英、行业翘楚齐聚一堂,配套主旨演讲、招商项目签约等活动,通过交流沟通、切磋研讨、互鉴互学,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收获更多的合作成果。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营商环境的要素之一。

近年来,惠安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力量,叠加出台科研助理补贴、校企合作奖励、非工科类青年人才补贴等极具惠安特色、诚意满满的“涌泉”行动22条措施惠才政策,设立“涌泉”行动金融服务中心,单列人才金融政策,把最高的礼遇给予人才,让更多的人才爱上惠安。

为了让软环境成为发展硬支撑,惠安县坚持换位思考,聚焦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审批服务3个关键环节,探索推出了一套“惠”企“安”商的“组合拳”。

突出要素保障,让投资商“愿意来”。针对用地审批、厂房建设耗时长的问题,主动靠前作为,把净地资源和发展载体先准备好。坚持“地等项目”,深入实施“万亩征地”“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新征土地1.1万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025亩,获批成片开发方案18个、5700亩。坚持“筑巢引凤”,滚动推进3个市级标准化园区建设项目。

科学精简流程,让投资商“方便进”。创新工程项目“模拟审批”“拿地即开工”模式,提前介入项目立项、环评、能评、水保等环节,实现从“接力跑”到“同步走”,工程规划和建筑施工许可办理期限均压缩至2个工作日。同时,推行“分段式审批”模式,将工程建设环节细分为“基坑、地下、地上”3段,逐段办理施工许可,实现边审批边建设。

多措提优服务,让投资商“留得住”。探索建立“对赌式+保证金”招商选资机制,准入前就“一企一策”约定建设期限、投资强度、亩均效益等指标,达到要求则兑现优惠政策,达不到则收回用地;与业主设立共管账户,由业主缴纳“履约保证金”,若按期建设则作为工程款支付,未按期投建则按比例扣除。今年以来,累计签约引进项目86个、总投资1017亿元。

“妈妈式”服务

让企业感到更贴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效,如何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惠安一直在努力——

坚持从企业最有感的问题入手,把最实在的红利送到企业主手上,把最暖心的服务送到企业主心坎里,让企业真正得实“惠”。

政策加码。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政策红利的基础上,叠加推出“工业七条”“惠十条”等一揽子扶企政策,累计兑现惠企资金4.5亿元、退税减税降费6.34亿元、延缓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收2.19亿元。特别是发动600多名驻企服务员为企业量身定制“红利账单”,让企业看得到、享得到,而且是一目了然、一单兑现。该做法也获得了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报道。

互动加频。深入开展“领导下一线、局长走基层、干部下车间”活动,结合“轻骑兵”“大篷车”进企业活动,累计协调解决企业痛点堵点问题1300多个。特别是疫情期间,建立“专项会商、专员挂钩、专线响应”三项机制,聚焦人安居、车畅行、物流通等问题,逐一点对点服务,有力保障9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连续生产。

链条加固。靠前梳理县域内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促成一批产能协作、供给配套。今年以来,牵线中化、达利等14家龙头企业开展县域内产能对接20多家次、合同金额超4亿元。

稳岗加温。在全市率先推出就地过年政策礼包,吸引近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留惠过年、占比超40%;在全省首创直补企业员工的做法,将岗位补贴直接打到员工工资卡上,惠及企业员工9997人次,共计599.82万元。

金融加力。开展“融资畅通、金融赋能”系列活动,推动银企连线5场次、签约授信超70亿元,累计发放抗疫贷款46亿元,为455家企业办理展期续贷、延期还款等17.58亿元。

“一站式”服务

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走进惠安县政务服务中心,便看到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询问前来办事的群众,并把他们带到办事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疑问、办理相关手续,细致温馨的服务只是为了让群众少跑路。

“与过去相比,办事更方便了。”这是近年来办事群众的普遍感受。政务服务工作一头连着群众生产生活、一头连着政府审批服务,既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渠道。

今年以来,惠安县聚焦“三个一公里”,创新探索“353”服务法,实现“马上办”“就近办”向“网上办”“一次办”升级。目前,全县“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9.95%。

“三个专班”打通“最先一公里”。成立企业设立登记、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三个专班”,从企业落地到项目开工建设,由帮代办专员全程介入提供“妈妈式”服务,做到一次性告知、协调处理、跟踪落实、及时反馈。累计开展帮办代办服务200多人次。

“五大专区”打通“中间一公里”。划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交易、企业开办、市政服务、惠企民生“五大专区”,实行“1+N”牵头协同联办模式,让便民惠企的高频服务事项更高效。

“三个专窗”打通“最后一公里”。设立惠企政策、跨域通办、“办不成事”反映“三个专窗”,设置线上政策查询模块并开通服务热线,提供异地办理服务,快速收集、转办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能落地。今年以来,汇集各类惠企政策39份,累计办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相关办件851件,收集企业反映疑难事项25个、全部解决解答到位,政务服务满意度达100%。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办事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打造了“办事不求人”的惠安名片,释放出更多发展新活力。

企业家说 体验到“妈妈式”服务

●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仙房:我们2017年的整体产值是两亿多元,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30%增长。这得益于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整体要求,第二就是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全力支持。惠安这边的营商环境特别好,因为我们在全国其他几个地方还有工厂,疫情期间我们是较早开工的,所以就决定把总部建立在惠安,并在附近又新购130余亩地,筹建新的工厂也就是南王智能化工厂的一个项目。之前公司周边通往县城的路网都不够完善,现在道路已经畅通,我们也积极引进上下游供应商到惠安发展。

●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学一:在项目入驻前期的开工建设及后期的试生产过程中,惠安县委、县政府及泉惠石化园区管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在前期的工程建设当中,各级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靠前服务、嘘寒问暖,这种“妈妈式”的服务为项目的如期推进开出一条成功路。石大胜华泉州项目分两期,一期已投产,生产出合格的电池机、碳酸乙烯产品,二期正在紧锣密鼓规划。

营商故事

营商环境优化

台商携沉香产业入驻

在位于黄塘镇御龙山庄的泉州荣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一片片植株在阳光下随风摆动,散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沉香苗木是由该公司台资股东张淑桂夫妇带过来的,同时带来的还有成熟的科研技术、完整的沉香产业链以及1000多万元的投资。

张淑桂夫妇来到大陆已有十余年,一直与沉香打交道,在广东的沉香市场趋于饱和之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沉香种植基地。这次之所以选择惠安,可以说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对台优惠政策更是吸引着这对台胞夫妇。

“台创园对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包括良好的地理环境、营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让我们选择落地惠安。非常感谢台创园给我们最大的支持,所以我们也准备好了一些技术,包括人力,来这边大力推广。到目前为止,我们种植了差不多一万多株,投资额在1000万元左右。”张淑桂说。

“五证齐发”

跑出项目落地新速度

“交地当天五证全部到位!在我们印象中可能要跑大半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手续,没想到竟然只用了一天!这真的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想!”3月15日,惠安雕艺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示范区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

据悉,该项目负责人拿到的“五证”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交地确认书》《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承诺书》。

“以前,办齐‘五证’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比较高,现在在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交地当天就可以全部办好。”惠安县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县重点项目审批提速专班通过进一步推广‘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模拟审批’‘交地即交证’等提速工作方案,并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并联审批,充分发挥了‘多证齐发’的最大潜能,简化了项目报批程序,解决了企业最为关心的时间成本问题,不仅方便了企业,也激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模式打破了传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分阶段审批方式,通过重置体系、再造流程,使项目立项、环评、能评、水保等多项手续、多个环节同时起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改变了之前一个部门审批结束再交给另一个部门接着走的“接力跑”审批程序。

未来愿景

优化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句号。惠安县提出,将不断完善优化招商项目“对赌式”签约、闭环式管理、领导包办、专班保障、“妈妈式”服务等做法,今年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90个以上。深入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次数”专项行动,加快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力争10个以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入全市前列。“一企一策”解决用工、用能、要素保障等问题,推动骨干企业稳产扩销,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4万户,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50家、限上商业企业50家、资质建筑业企业3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以上。深化“政银企担”对接,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全年新增贷款45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占比超30%。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专版
   05版:都市·民生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法治
   08版:都市·养老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金融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17版:特刊
   18版:特刊
   19版:特刊
   20版:特刊
   21版:特刊
   22版:特刊
   23版:特刊
   24版:特刊
   25版:特刊
   26版:特刊
   27版:特刊
   28版:特刊
   29版:特刊
   30版:特刊
   31版:特刊
   32版:特刊
   33版:特刊
   34版:特刊
   35版:特刊
   36版:特刊
惠安:“惠”企“安”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