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泉州通,陈泗东”,这句在泉州各界流行了30多年的口谚,是泉州人对知名地方文史专家陈泗东的至高评价。
陈泗东长期从事泉州地方文史研究,大力倡导开展“泉州学”研究,在泉州申报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清源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考证南少林在泉州,尤其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古城文化复兴、“泉州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是推动泉州走向世界的杰出学者之一。
□本报记者 黄宝阳/文 陈笃恒/供图
人物名片
陈泗东(1924—1994年),泉州鲤城区人,祖籍金门县,著名的地方文史专家。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学识渊博,古今通晓,诗文并茂,长期从事泉州地方文史研究,为保护传承泉州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作出突出贡献。曾任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刺桐吟社社长、中国海交史研究会顾问等职。
1
出身书香门第
博览群书有“神童”美誉
陈泗东出身于泉州著名的书香门第、绵延数百年的教育世家西街平水庙陈氏家族。这个家族清末以来先后走出了西隅学堂创办者陈仲瑾、厦门外国语学校创办者陈碧玉、泉州佛学苑创办者陈珍珍、东南大学原校长陈笃信、福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陈笃彬等名人。
陈氏先辈累世读书,陈泗东的曾祖父陈师海,是道光丙午年(1846年)福建乡试第四名,后因抗流寇有功,受封“钦赐四品衔朝议大夫”,历任福州鳌峰书院、漳州芝山书院山长及闽侯、龙溪等县儒学教谕。
陈泗东的父亲陈仲瑾1902年中壬寅科第二十五名举人,戊戌政变之后,陈仲瑾目睹清王朝的腐朽,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毅然加入同盟会,任泉州同盟会总务股长。1906年,为启迪民智、宣传革命,陈仲瑾招联叶青眼、许卓然、傅维彬等辛亥志士在小开元倡立西隅学堂(西隅中心小学前身)并自任校长,开清朝泉州民办学堂之先,西隅学堂此后即作为同盟会的秘密会所。
陈泗东天资聪颖,从小受家学熏陶,4岁即入学读书,10岁能吟诗作文,有“神童”美誉。他自小手不释卷,上中学时更是博览群书,广为涉猎,兼收并蓄,才华横溢。1943年,陈泗东以优异成绩考上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地理系。
2
青年时代投身革命
遭遇迫害被捕入狱
在陈仲瑾进步思想的熏陶下,陈泗东读书不忘救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甚至因此被开除学籍、被捕入狱。
1946年3月,陈泗东秘密加入中共闽西南地下党,并任中共(闽西南地下党)上海暨南大学支部宣传委员,其间还担任暨南大学学生自治会秘书长、泉永漳龙同学会主席。刊登在1947年1月4日上海《文汇报》,当年上海学界广为流传的《为美军迭次暴行,上海学生上书蒋主席》,即出自陈泗东手笔。
在1947年5月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中,陈泗东被上海学联推选为赴南京请愿代表,亲历了南京“五二〇”血案。他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旋即遭到反动当局通缉,并被开除学籍勒令退学。1947年8月陈泗东接到党组织指示离开暨南大学,冒名陈泗传到台湾台东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1月党组织受到破坏,陈泗东不幸被捕入狱,后经其父陈仲瑾赴台营救保释出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泗东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西隅中学(泉州四中)教务主任、校长。他治学严谨、知识渊博,授课旁征博引,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广大学生赞誉,几十年过去了,许多学生对其课堂上的风采仍津津乐道。
他生性旷达、机智幽默,虽历尽坎坷乐观不改,始终心怀“荣辱任他,清白自矢”的豁达心态。
3
治学严谨博古通今 被誉为“泉州活字典”
逆境中的陈泗东通达顺变泰然处之,并闭门读书潜心学问,成为“泉州活字典”,天文地理、风土民情、世事俗习、诗文联话、契约诉纸、婚书礼帖等,样样通晓。1986年8月5日,本报刊发了蔡长溪撰写的人物通讯《泉州通 陈泗东》,由此“泉州通 陈泗东”成为泉人口谚、广为流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泗东在博览群书之余,还喜游历、好踏勘,走遍了泉州的闹街僻巷,考察了泉州数以百计的文物史迹。因此,他对泉州的古城池、古厝宅、古寺宇、古桥梁、古街坊、古驿道、古墓葬“通”;泉州的风土民情、五色笑话“通”;泉州的教育、宗教、国医、戏曲、诗坛、书社、武术也“通”;泉州的文献史籍、文物古迹、摩崖石刻更“通”;泉州的地理、水文、交通、贸易、物产、小食等都“通”。
陈泗东不仅“通”,而且治学严谨,考证精审,观点独到,他对泉州文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如《略述明代福建沿海的反走私》《泉州少林史迹阐微》《郑成功焚青衣处地点无误说》《泉州湾宋船沉没原因及带有文字的出土物考证》等,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注目。他在多个领域的潜心探究、核查勘察,让许多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重新浮出水面,成为研究泉州学的珍贵资料。
泉州市原副市长、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长周焜民在《幸园笔耕录·跋》说:陈泗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考古发掘、国家风景区清源山申报、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呼吁展开‘泉州学’研究等方面,贯注了大量心血,可说是与有力焉,构成‘泉州学’的各个层面,大抵都留有他独到见解的文章”。
陈泗东著述宏丰,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称其著作《幸园笔耕录》是“一生论著的荟萃,从历史、方言、考古、风俗、史迹、戏剧到东西交通史、科技史、华侨史、武术史、人物史、艺术史、艺文史,以及他自己的诗词感兴赠答,凡数十万言,真是皇皇巨著”。
4
助力古城文化复兴 开“泉州学”研究先河
1972年,陈泗东被借到泉州市文管会工作,开始系统地整理泉州历史资料,致力于泉州古城文化复兴,在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考古发掘,泉州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陈泗东为了古城泉州的文化复兴,做了大量工作。1974年夏,陈泗东参与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出土文物整理和发掘报告编写工作。他十分关注泉州海外交通史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发表了《泉州海外交通与海神信仰》《泉州海外交通史迹考》等系列论文。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陈泗东努力开创泉州地方历史研究的新局面,参与创建泉州历史研究会,推动泉州历史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大力倡导开展“泉州学”研究,开创“泉州学”研究之先河。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文博研究员李玉昆表示,泉州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文学、民俗、方言、南音、南戏、南曲、科技、建筑、工艺美术、武术、饮食、经济、历史、哲学、教育、家族与宗族等,陈泗东对泉州学涉及的问题都有研究,且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陈泗东对泉州文史的巨大贡献之一,是积极推动泉州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他主持重印明万历《泉州府志》、清乾隆《泉州府志》、明蔡鼎《易蔡》《吴鲁百哀诗原稿》等文献史籍;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泉州》,主编《泉州文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泉州部分)》《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泉州部分)》《泉州名胜诗词选》《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等书刊。“陈泗东先生出任《泉州市志》《泉州市建筑志》《泉州城乡建设志》顾问等,撰写《编写〈泉州市志〉管见》,回顾泉州地方修志的历史,提出泉州地方修志的注意事项,泉州地方志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这些对今天的修志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玉昆表示。
陈泗东还深入泉州历史人物研究、泉台关系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等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他先后组织主持或参与泉州台湾关系史、泉州海外交通史、泉州历史与文化、李贽研究学术讨论会、安海港史学术讨论会、吴真人学术讨论会、俞大猷学术讨论会等各种学术会议。
1972年12月,陈泗东从“五七干校”借用到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当业务干部,即着手开展李贽研究,发表了《南安榕桥一带有关李贽文物资料的调查报告》《李贽的家世、故居及其他》《〈史纲评要〉基本上是李贽所评纂》《李贽与邓石阳唱和诗石刻》《李卓吾和李九我》《李贽〈又与焦弱侯〉一信考释》等一系列根本性和奠基性研究文章,有些刊登于国家文物局主管、文物出版社主办的考古类学术期刊《文物》杂志,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他倡办了1987年于泉州举办的李贽研究学术讨论会,亲自撰写大会对联“生泉州葬通州千里羁身奋斗精神垂史册,撰藏书著焚书万言立论革新思想耀文坛”精彩凝练地概括了李贽一生的重要贡献。
5
首倡重修威远楼
守护古城倾尽心血
随着泉州成功申遗,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惊艳世界,泉州古城之所以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得益于陈泗东等一批泉州文史界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1982年,泉州入选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久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旧城改造热,如何处理好旧城改造与古城保护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来保护与发展好这座国家历史名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深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性的陈泗东曾在多个场合高呼:“我们不要用三流的现代化城市,去取代一流的文化古城。”
陈泗东在严谨治学的基础上,为泉州名城的保护建设规划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向有关部门提出复建泉州谯楼、复建泉州少林寺、兴建泉州市图书馆、为文物史迹镌文立碑标识等建议,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他还参与了开元寺、承天寺、天后宫、洛阳桥等修复工程。
威远楼不仅是泉州在海交极盛时期一个国际大港的城市标志,也留下了泉州历史上黄金时代的痕迹。遗憾的是,在动荡的年代,泉州人没能留住这座深爱的标志性古楼。为了使威远楼这一古迹重现,陈泗东竭尽全力。早在1984年6月2日,陈泗东便发出《从速重建泉州谯楼(威远楼)的建议》,倡议重建威远楼。1986年2月5日,他在《泉州晚报》发表《万千心事说谯楼》,积极推动重建威远楼。1986年4月4日,再次在《泉州晚报》发表《威远楼是何面貌》,介绍威远楼的原来样子,并提出重建威远楼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陈泗东重建威远楼的呼吁深得民心,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同,也得到了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泉州市政府和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1989年2月威远楼重建落成,这座千年古迹重新展现。
20世纪90年代初,在有关南少林发源地的论争中,陈泗东在翔实考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在《泉州晚报》上推出了一组13篇的系列雄文,证明了“南少林在泉州”,并力倡复建南少林。经过各方群策群力,共襄盛举,终于在东岳山少林寺旧址建起了东禅少林寺。
为守护好泉州古城,陈泗东组织全市文物普查,普查文物点2000余处,并亲自核定史实修订碑文为泉州古城100多处文物史迹镌文立碑标识,使得众多文物古迹得到保护;积极推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申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大力协助沈玉麟教授、李雄飞教授开展和制定泉州古城保护规划……
6
毕生为泉州文史奉献
功绩至今为世人感念
陈泗东为泉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泉州献出毕生精力,尽管他已去世近30年,他对泉州古城保护、为泉州文史事业的突出贡献,仍为泉州各界所感念。
泉州当选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后,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古城,陈泗东积极参与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工作,担任泉州历史文化中心董事会第一届董事。并参与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筹建后所做的几件大事,包括复建泉州承天寺、重建泉州少林寺,成立中国南音学会、泉州方言研究会,发起成立泉州南少林研究会及创办《泉南文化》等工作。
1985年,陈泗东离休后,仍然离而不休,继续推动泉州地方文史的研究工作。他先后被推选、聘任为中国海交史研究会顾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泉州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市社科联副主席、市历史研究会会长、刺桐吟社社长、老子研究会会长、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客座研究员等20多个社会职务,“先父不图虚名,务求实事,担任这些社会职务都有做具体工作。”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陈泗东之子陈笃恒表示。1987年3月,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发“陈泗东同志离休后,继续发挥作用,成绩显著,特予表彰”荣誉。
回首当年,陈泗东宵衣旰食,夙夜不懈,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参与策划国际南音大合唱、中国泉州木偶节、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等“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系列活动;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浦添市—泉州市友好都市缔结纪念学术文化讨论会……在泉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泉州的路上,陈泗东始终心存热忱、无畏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