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4月2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朋友如砺

□张玉明

分类学是讲植物分类和命名的,大学里学过。记得刚开始学时,我是信心满满的。一想到将会比别人认识更多的花草树木,就有点洋洋得意。但上了几节课后,才知道分类学极其琐碎繁杂,有一大堆内容要死记硬背,不亚于背外语单词,更像中医系学生背的中药方子。而我其实是一个厌倦死记硬背的人,结果好端端的分类学让我学得一塌糊涂,每回考试都是如履薄冰,勉强过关。

毕业后,到中学当老师,虽然教的还是生物学,但与分类学基本无瓜葛。学校考试只考基因、细胞和进化论,不考分类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心无旁骛地关注什么,这是应试教育的既定法则。所以平时就懒得再理会身旁的花花草草。管它们姓甚名谁,管它们花开花谢。我还暗自庆幸,幸亏高考不考分类学,否则就惨了。今天这个孩子拔一棵草来问,明天那个孩子摘一朵花来问,后天又一个孩子捧一只果来问,没完没了地问一些连我自己都感到头疼的分类学问题,如何受得了,岂不要疯掉!

只是经年累月后,本来就没学好的分类学更是生疏了。不认识的草木越来越多,就连当初跟在教授后面认识的一些品种,现在也记不得了。分类学的那些书,原先是放在书橱里面的,本想利用闲暇时间再翻看看,补习补习,只是一直未付诸行动。没时间其实是借口,懒惰才是最主要的。最后索性就将它们从书架上撤下来,塞到床底下的一只大木箱子里,从此没再惊扰过它们。每次搬家时,总觉得是个累赘,好几次动过将它们当作废品卖掉的念头。

本以为今生与分类学情缘已尽,谁承想友人最近对它感兴趣起来。友人通过微信发来一些草木的图片,询问它们的名字。在他看来,我是学过分类学的,是这方面的行家,举手之劳,且结果可信。而在我看来,纯粹给我出难题,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也怪不得友人,谁要我当初学艺不精的?说实话,看了手机里友人发来的图片,我心里直发虚,几种草木,一样也不认识。碍于脸面,也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不知道。好在不是现场作答。

我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将床下的分类学书全都找出来,每一本都很厚实,沉甸甸的,只是纸质早已发黄,还带有霉味。我又一次重新阅读分类学。把友人发来的图片看了又看,将这些草木的花色、花形、花期,还有叶子的形态,生长的地点,与书上的描述和图片相对照,寻找它们之间的吻合之处,如同考古学家辨识出土的文物一般,仔细考证这些花草的身份信息,确认它们的芳姓大名。验明正身后,赶紧给朋友发送过去,生怕拖延太久,让友人看出破绽,怀疑我的水平。

友人因此还写了一篇《朋友如书》的文章,刊登在报上。文中不无炫耀地说,遇到像花草名字一类的专业问题时,可以直接向懂行的朋友请教,能快捷地获得答案,省得上网搜索或翻书查询的麻烦。他说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经常地翻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就不会感到生活的艰难。友人还奉劝读者要广交朋友,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等同于购买了许多的专业书。

友人的话不假,但他不知道我是费了老大的劲才帮他找到答案的。不过这样也好,友人的勤学好问,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把当初未曾学好的分类学,又认认真真地学了一遍,算是一种补课。

人往往有懒惰的一面。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与督促,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精神懈怠,意志颓废,大脑锈蚀,身子骨僵硬。朋友如砺。砺,磨刀石也。友人就像一块磨刀石,每一次发问,每一次提醒,都会替我们打磨掉大脑中的斑斑锈迹,使我们日渐迟钝的思维,重新敏捷锐利,闪闪发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热线新闻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要 闻
   11版:经济·金融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康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要 闻
   16版:看天下
植一片温柔
每天一个新体验
朋友如砺
进取心与平常心
檐溜儿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