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徐锦灿
高级工艺美术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泉州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泉州台商投资区木语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木雕兴于唐、五代,传承至今已有千余年,是国家级非遗泉州木雕重要的传承区域。1971年,徐锦灿出生于张坂镇木雕世家,和这里世世代代的木雕匠人一样,自幼耳濡目染了精湛的雕刻艺术,16岁开始进厂学艺,勤学善悟让其迅速成为技术骨干,又先后到厦门和泉州丰泽区等地传播雕刻技艺,也敏锐地感受到海峡两岸木雕艺术的发展脉搏。2000年,他回到张坂镇创办“徐氏木语”工作室,20多年来拿过众多全国雕刻艺术大奖。
去年,徐锦灿获评第三届泉州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在他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有其特征与纹理,通过刻刀雕出千姿百态的作品,表达不一样的艺术风格,继承千年雕刻艺术,并通过创新不断注入新时代艺术语言,让木头“说话”。□本报记者 陈智勇
入选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
“把美献给新时代”,2022年11月5日至25日,“庆祝二十大胜利召开 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在京举行,集中展出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等美术精品,徐锦灿的木雕作品《禅》入选。“典藏活化”系列展是中国美术馆重要的展览品牌,旨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筑牢文化自信,将丰富的藏品资源不断活化利用,让优秀的藏品不断回到人民当中。
《禅》是徐锦灿根植传统木雕工艺进行创新的作品。2012年,《禅》荣获第六届中国(合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9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每一刀都很有力度,不可多,也不可以少,要尽力做到刚刚好,简约的作品就是很耐看,越看越好看。”徐锦灿说。
能发现美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能把木头的语言用创造性的手法讲述给大众聆听、欣赏的人,则更是对生活充满无限希望的人。徐锦灿在30多年的木雕生涯中致力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用一双特殊的眼睛和一把明快的凿刀用心去探索木头的语言,为有限的材质赋予无限的生命。他凭借独到的艺术视角,充分运用树木的纹理、颜色、层次、结构等雕塑出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的精品之作。
徐锦灿的艺术创作硕果累累:2009年,《四海升平》荣获第四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青莲观音》荣获第三届全国文化艺术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顶天立地》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天问》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3年,《踏雪寻梅》荣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巧夺天工·金马奖”;2015年,《天长地久》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金奖……
致力传承创新推动雕艺发展
走进徐锦灿木雕作品展厅,犹如进入木雕博物馆,作品形式多样,品类众多。这些展品是从其创作的数百件木雕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有心中的诸佛菩萨、有伟人的庄严形象、有秀丽的祖国山河、有大自然的花鸟树木、更有心中的点点感悟。
“面对这些会说话的作品,我似乎总有一种想说而又不能直接说些什么的欲望。但从中,我的精神生活却变得像草原一样开阔,像天地一样博大。我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乐天的血液,这就是木雕创作给我的最大馈赠。我不知道木雕创作是否是我今生的唯一,但却知道木雕创作是我一生的最爱。”徐锦灿说,作为一名木雕艺术家,一定要创作带有自己艺术符号的作品。
徐锦灿说,现在木雕行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后继人才匮乏,主力军为70后和80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而让徐锦灿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儿子徐家荣、徐诗鑫均从事雕刻行业,分别做泥塑和木雕。大儿子徐家荣在泥塑方面已经有独到的技艺,父子携手用汉白玉石粉通过科技手段合成佛像,深受市场喜爱,并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