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狮城市东进北拓,紧邻中心城区的宝盖镇成为更新改造主战场,旧城改造、商贸服务、民生保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宝盖镇以项目为抓手,探索共同富裕新机制,推行乡村治理新模式。
近日,“乡村振兴泉州观察团”第八站走进宝盖镇,看这一城乡接合部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好产城人融合的共富路。□本报记者 陈凌鹭
共富新探索 集体带个体 村兴带民富
来到宝盖镇塘后村农贸市场入口,两侧新建的两栋六层楼建筑看似平常,却是该村村财收入的“聚宝盆”。
2019年起,塘后村发挥紧邻宝盖科技园的区位优势,结合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一号楼和二号楼一层共有62间店面,衔接农贸市场业态,二到六层是单身公寓,可作为科技园配套,加上盘活闲杂地作为停车场出租,一年能增加经营性收入300多万元。”塘后村党委书记黄永忠说。
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宝盖镇以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为契机,探索“强村带弱村”“村集体项目村民参股”等共同富裕新模式。
建设塘后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一号楼时,宝盖镇实行“镇级统筹,跨村连带”,吸引郑厝村、苏厝村、山雅村、铺锦村、雪上村、塘头村6个村投资参建。目前,参建村按投资额比例获得分红6万元至12万元不等。
建设后宅村文化活动中心时,镇村两级创新“集体带个体、村兴带民富”发展思路,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出大头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参股投建。后宅村党支部书记林缨济表示,项目吸引了近八成村民自愿入股,筹集资金447万元,未建成便引来了竞租者,经过公开招投标,最终以每年93万元租金成交。
据宝盖镇镇长柳建波介绍,今年,宝盖镇将推行“村级党组织+企业+村民”发展模式,探索村企合作开发模式,鼓励创办集体合资企业,构建“强镇引领、以镇带村、连村成线、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力争到年底,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65万元以上,超100万元的村达到45%以上。
村级大比拼 筹谋拼项目 振兴干劲足
以参加石狮村级组织擂台大比拼活动为契机,宝盖镇鼓励引导村级每季度策划生成2—3个优质项目,将乡村发展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强村富民惠民的具体实践。
苏厝村发展“农旅融合+特色种植”,策划形成“好运来共享农场”项目,吸引城区家庭到城郊“认领一块菜园”,通过参加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农耕活动,让城市居民体验“在农村有块田”的获得感、幸福感。
坑东村发挥紧邻闽南理工大学的优势,翻建改造大学周边商铺建设学生街,如今第一排店面改造完成,商业氛围日益浓厚,村民租金收入增长。该村正筹划推进二期工程,利用旧小学校舍,建设集文创、餐饮、超市、集贸市场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综合楼,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坑东村新东中路道路,提升村容村貌、交通环境;建设村集体性质的联排建筑,招商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
“上月底,村级组织擂台大比拼评选公布了10个优质乡村振兴项目,分布在7个乡镇、2个街道。”石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芳臻说,构建共同富裕先行区村级组织擂台大比拼活动,每季度开展现场拉练、综合评估,评选优质项目,全年专项划拨700万元予以奖励。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战斗力”强的村级组织班子,在评先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优先推荐。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曾建国表示:“擂台大比拼极大调动了村级组织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激励村主干主动谋划项目,调动资源,带动村兴民富。”
“小积分”撬动
文明新风尚 向善好乡风
蔡婆婆80岁大寿不办喜宴,向村老人会捐款,获得积分奖励;王先生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14天,奖励积分420分;吴先生家庭获评石狮市文明家庭,奖励积分100分……
2019年6月,宝盖镇在全省率先推出乡风文明积分制,通过“文明表现换积分,文明积分兑礼遇”的形式,激发群众践行文明乡风、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近4年来,积分制不断完善,50多个加分项目从文明公益行动延伸拓展到基层治理多领域,不比阔气比积分、不讲排场讲文明成为共识,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如今,宝盖镇98%的小区家庭、86%的村居家庭参与乡风文明积分活动。每位家庭成员用自己的善行公益、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文明行动申换积分,累积享受对应礼遇,共同打造一份专属的“家庭文明数字档案”。
由于“小积分”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从今年起,石狮全面推广宝盖镇乡风文明积分制,并全域试行“文明实践”积分制。泉州师院商学院副院长颜双波建议,进一步发扬“小积分”转化为乡村振兴“大促进”的经验做法,拓展积分制在基层社会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