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见父亲那一双黝黑的手在砖瓦的衬托下更加锃亮时,一股酸楚不禁涌上心头。在这漫长的岁月生涯中,仿佛只有在这一刻,我才看清了他那粗壮的胳膊,突起的肱二头肌,以及长满茧子的手。
父亲是一位砖瓦工,从我记事起,就很少见过他,从小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里便是模糊的。上初中时,父亲便跟随着一起外出打工的同乡回家再就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跟父亲的关系才渐渐亲密起来。每天晚上下晚自修的时候,父亲都会在校门口等着我,我穿过人群,坐上电动车,父亲便载着我到苍蝇馆子吃夜宵,这是初中三年我们不变的“约定”。而另一个雷打不动的便是他那三句不离嘴的——“要好好读书才有前途啊,不要像老爸一样干苦力活,只要你书读得上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上学……”正是在父亲的不断鞭策下,我的求学之路一直很平顺。
最让我印象深刻,并让我深感自责的便是我对父亲的瓦工身份的“嫌弃”。那天,父亲因为工地加班没来得及换下工作服,便火急火燎地跑来接我。我像往常一样和同学有说有笑地走出校门口,“在这里。”我定睛一看,这哪是我的父亲啊——一身湿漉漉的衣服,衣服上满是泥浆,脸上仿佛也被涂上了蜡一般。我快步地跑过去,低着头,审视着四周,那些人似乎在嘀咕着什么,我连忙催着父亲离开。路上,父亲向我解释着:“今天太忙了,一连跑了两户人家,帮人家倒板,又多赚了几百块钱,走,晚上加餐!”父亲的脸上满是喜悦,在他的认知当中,能多干点活,为这个家带来稳定的收入是他的责任。可此时的他,哪还顾得了尚处在青春期自尊心要强的我,见我一言不发,他便问我:“怎么了,心情不好?是不是考试考不好,没事,下次考好就行了。”我赌气地说道:“没有考试。”迟疑了一会说:“爸,以后如果你来不及接我的话,就让我妈来接吧。”瞬间,空气好像凝固了,父亲一路上沉默不语。
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是我的自尊心在作祟,不如说是我的自卑在作怪。而这也成了我和父亲之间挥之不去的“隔阂”。父亲的话变少了,脸色也苍老了许多。如今,我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成了父亲口中的“高材生”,每次回家在餐桌吃饭时,他也会时不时叮嘱我,教师是份良心活,要带着良心去教书,我不再说话,点头表示赞同。
“请同学们说一说,《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哪些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摇船送“我”上学、庙会上给“我”买豆腐脑、雨雪天背“我”上学……在听完孩子的回答之后,有那么一刻,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了,他不再是那么渺小,那么少言寡语了。“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直到现在,我们都是报喜不报忧,然而在内心深处,我担忧的是父亲老迈的身躯,父亲担忧的是我承受的生活压力。我从容地面对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力量的源泉,正是父亲从小的言传身教——吃苦耐劳、坚强而有责任心!
一双黝黑的手,不仅撑起了一个家,也撑起了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