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发布公开版《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对澳大利亚外部战略环境变化与应对措施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印太地区战略环境正面临急剧变化,美国不再是印太地区的“单极领导者”,大国之间的竞争有“潜在的冲突”,为此澳大利亚需要对其防务力量进行全方位改革。这份报告对澳防务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企图摆脱固有防御理念束缚,更加主动地介入地区安全事务。
□解放军报
启动防务改革
构建高效体系
新版《国防战略评估》报告的发布,被视为澳大利亚防务政策的一次重大改革,对澳防务政策走向具有标志性意义。从内容上看,这份报告涉及澳大利亚陆海空三军及后勤支援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增加国防预算、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快反能力、优化指挥体系等内容,成为自二战以来澳大利亚最大规模的防务改革计划。
报告聚焦人员配备、作战、后勤与信息化四个方面,谋求打造一支集陆、空、海、太空和网络诸军兵种于一体的综合型军队,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战争。一方面,报告表示要加快发展军事科技和装备建设,扩建并加快军工综合体的现代化,确保指挥更加快速、及时,以有限的力量在作战中发挥最大的战斗效果;另一方面,报告指出要优化各级指挥官的职责与权限,精简高层军官,选拔一批既年轻又懂专业的军官充实部队一线,实现“数量优先”到“素质优先”的转型,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指挥系统。
“这是澳大利亚35年来首次重新界定其军队的使命。”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说。
持续增加投入
发展优先领域
报告将印太地区列入“重点关注”的地区,建议增加国防预算,使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并确定了发展远程打击能力等六个优先领域。对远程打击能力的着重强调,表明澳大利亚已经背离过去“防御型”的防务政策,转而向“进攻型”迈进。
陆军方面,报告提出减少步兵战车等陆地近战装备的采购,将节约的资金用来采购陆基反舰导弹和“海马斯”多管火箭炮,以增加陆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有媒体援引澳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的话报道称,作为改革结果,澳陆军将首先拥有最大射程达300公里的导弹,并通过后续采购获得射程超过500公里的精确制导导弹。
海军方面,报告提出将重点发展海军舰艇作战能力,加强航母战斗群和核潜艇的建设力度。在美英澳三边安全框架下,在澳东部设立新的海军潜艇基地,将于2027年完成西部的斯特灵海军常规潜艇基地现代化升级,使之成为该国首座核潜艇基地。澳大利亚还拟向美国采购反舰导弹、战斧导弹和“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以增强远程火力打击能力。
空军方面,报告表示将加强空军装备建设,强化北方地区的军事部署,增强澳大利亚从北部海岸发起远程打击的能力;扩建和改造北部的空军基地网络,将军费开支重点转向采购远程导弹和军用无人机等方面,并采购新型防空系统,提升战斗机和无人机的作战能力,使其成为澳大利亚国防力量中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此外,报告提出要强化与南太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报告强调要加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旨在帮助澳大利亚获得核动力潜艇,以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威慑力。
渲染他国威胁
发挥“支点”作用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拥有一支“小而精”的国防力量,奉行“前沿防御”国防政策,积极推行以“提高军事实力”为重点的质量建军方针。但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愈加不满足于维护本土安全,频频进行扩军和装备升级,给地区局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此次新版《国防战略评估》报告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盟国,澳大利亚长期依附于美国,在美方炮制的“印太战略”中,澳大利亚积极谋求发挥“支点”作用。近年来,澳积极配合美军在印太地区的部署和行动,与美“印太战略”对接,不断强化和扩张澳军的作战能力,提升本国整体军事水平,增强自身威慑能力。
为了给扩军备战找借口,澳大利亚甚至使出早已被美日等国玩得烂熟的伎俩,声称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然而,不管打着什么幌子都掩饰不了澳大利亚此次防务改革的进攻性色彩。尤其是,澳大利亚不顾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强烈反对,图谋获得核潜艇,这无疑将打破地区核平衡,使核扩散风险呈指数级上升,严重威胁地区和全球的核秩序。
总而言之,在当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的国际安全形势下,澳大利亚实施进攻色彩浓厚的防务改革,将给地区安全格局造成冲击,影响本就脆弱的地区安全平衡,给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带来诸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