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惠安县螺阳镇松星村的王淑红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朴实敦厚的她从不抱怨自己多舛的命运,多年来,感念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主动成为志愿者,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反哺感恩社会。
当记者见到51岁的王淑红时,她正穿着围裙在当地小学做保洁。虽然身形瘦削,但是干活非常麻利。在聊起家庭的过往时,她一下子红了眼眶。
王淑红说,2011年丈夫因病过世后,照顾一双儿女及婆婆的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身上。“他走的时候,孩子一个9岁、一个6岁,我又什么都不会,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庆幸的是,在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她到当地小学食堂工作。
“当时,两个孩子都在这个小学读书,学校的领导也对我们娘仨非常照顾,孩子们下课后都是直接来食堂吃饭。”王淑红说,在这里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她很知足,工资虽然微薄但她却格外珍惜。因为工作踏实、勤奋,她受到学校领导及老师的肯定,一干就是十几年,目前是该校唯一的保洁员。
近年来,为减轻王淑红的家庭负担,当地村委会将其一家纳入“低保”及重点关注帮扶家庭对象。2016年,当地还帮王淑红一家申请“低保安居工程”补助,将她家的石头房翻新成为混凝土房屋,这极大改善了一家人的居住条件。同时,村里的计生协会小组长也将她家列入计生困难家庭对象,每年为她家争取到相关慰问金和补助项目。对此,王淑红十分感恩,总是想着要怎么反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只要村委会有需要她帮忙的地方,她都义不容辞。
2022年疫情期间,当得知工作的小学被设置为核酸检测点时,她主动表态自己愿意过来帮忙,并成为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虽然不识字,但她炒菜做饭却是一把好手。王淑红将检测点后勤队小队长的工作揽在身上,专门负责为检测点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准备餐食。“当时,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买菜,每餐要准备三菜一汤,共100人份的餐食。”她说,刚开始,买菜、洗菜、做菜、打包等,全部由她及另一名村民负责,工作量巨大。不少志愿者见状纷纷赶来帮忙,她才稍稍缓口气。在一次次的核酸检测中,她从未喊苦喊累,一直默默地付出。
艰苦的时光终将过去,坚强的人终将苦尽甘来。如今,王淑红的大女儿已上大学;儿子在读高中,成绩十分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她常说,人生虽然历经磨难,但是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是孩子们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是社会各界给了她无私的帮助。在她的新家周围,种有一排翠竹。她常将自己比喻成翠竹,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更要坚韧地拔节,努力地为家庭撑起一片晴空。
□本报记者 苏凯芳 通讯员 曾爱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