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春佛手茶亮相联合国,为海外民众带去“舌尖上”的美好体验;首届蜂蜜节上公布的永春蜂蜜团体标准,是福建省第一个蜂蜜团体标准,开启了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镇村产业培育打响了岵山荔枝、龙水漆篮、仙岭枇杷等特色产业品牌……一幅幅永春现代农业产业整装前行的画面徐徐铺展。
赛事+项目
推动佛手茶标准化生产
“这两杯茶显示不同的风格,都能代表永春浓香型茶王的特点或高端茶的特点。”近日,苏坑镇茶王赛在该镇佛手茶交易市场进行,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对参赛茶样的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为佛手茶的核心产区,近年来,苏坑镇举办各类茶事活动,不断提高制茶技艺,提升茶叶品质,打响佛手茶品牌。同时,积极推动佛手茶交易市场建设,改变了过去茶叶零散交易的落后局面,为茶商和茶农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
除了建设生态茶园、扶持茶农茶企申请SC认证以不断提高佛手茶标准化生产水平外,2021年该县还启动香橼茶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包括7栋主体工程,配备具有现代智能制茶工艺技术的全自动智能生产线。”香橼茶业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黄海清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约30亩,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目前有4栋楼封顶。
永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橼茶业产业园预计明年9月初投入生产,将实现年产茶叶1000吨,年产值1亿元,有效提高茶叶产业化、标准化及创新水平,提升该县茶产业市场竞争力,为创建国家级茶产业示范区打好基础。
专业力量
引导蜂产业规模化发展
每到气候暖和、百花盛开时,五里街镇吾东村村民蔡伟灯的院子里就有成群的蜜蜂飞进飞出。“村里面很多村民都种了荔枝、龙眼、芭乐等果树,蜜源很充足。”蔡伟灯说,“我养蜜蜂五六年了,多少可以增加点收入,但是销路不好找,基本只卖给身边的朋友或村民。”
和蔡伟灯有同样困境的养蜂人不在少数,如何将闲散的养蜂户集中起来,壮大养蜂产业,一直是永春县亟待解决的难题。
“永春县发展蜜蜂产业资源禀赋好,该产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对生态也有保护作用,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对产业的科技赋能,形成绿色产业,打造品牌特色。”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彭文君在该县调研时说。为此,5月20日,该县举办首届蜂蜜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联合成立海峡蜂产业研究院,共同为推动永春蜂产业发展提供新平台。
永春蜜蜂产业协会会长余劲柽介绍,目前,该县取得了SC认证的蜂蜜智能生产线,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绿色食品证书。下一步,该县将探索“协会+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蜂农”的发展模式,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健康工程学会以及台湾专家教授的合作,完善蜂场布局、地标产品标准等问题,建立南方蜂种种质资源库,进一步推动该县蜂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镇村培育
打响“一村一品”金字招牌
岵山的荔枝、湖洋的芦柑、五里街的韭菜、仙岭的枇杷、吾江的麻笋……在永春,在越来越多的乡镇和村庄,一个个农村特色产业品牌逐渐打响。
“今年,我们全村共种植枇杷1850多亩,年产量700多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共有500余户家庭种植,预计每年平均能为每户村民增收3万元。”蓬壶镇仙岭村党总支书记苏振耀说,该村是永春县种植早钟6号枇杷的示范基地,为了将枇杷推广出去,村里创新村引企营、企需村助等村企合作模式,构建起“村集体+企业”“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带农户”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对接市场,对枇杷进行深加工,做成枇杷膏、枇杷蜜,建立枇杷电商销售中心,开展直播带货。
为了擦亮“一村一品”金字招牌,壮大农业产业链,该县还通过建立枇杷、芦柑等观光采摘园,促进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相融合。按照永春县“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该县启动实施了永春芦柑复兴工程、永春佛手振兴工程等现代农业六大工程,加快发展芦柑、茶叶、特色水果、畜禽、花卉苗木和食用菌、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全力打造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示范镇村,经过多年创建,现有五里街、岵山两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分别增加至国家级5个、省级20个、市级37个。(章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