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泉港区始终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减负与提质增效并重,积极完成制度建设、探索加强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夯实课后服务阵地等多元路径,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细落实,着力打造“双减”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如今,泉港区各校学生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课后服务更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学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氛围日益浓厚。
优管理
为学生负担做“减法”
“我们的课后作业只有一个,就是背诵课文并录制成视频发送邮箱。”“作业很少,等会做完作业我就可以去打篮球啦!”……近日,在泉港第二实验小学福炼学校五年(一)班课堂上,老师正按照“三单”教学计划布置课后作业,轻松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十分开心。
“‘三单教学’指的是预学单、导学单、延学单,它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预习任务、课堂需完成导学目标、课后需巩固的延学任务等三大板块,将作业分摊到了课堂各个环节当中,使课后作业进一步减少,提高教学效率。”据泉港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王怡烟介绍,作业中还删去机械、重复性习题,增加了诸如“练习讲故事,录制视频”“扫码听故事”等探究类、活动类作业。
“现在很多作业课堂上就完成了,每天我都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今年12岁的小学生庄希玥十分喜爱书法,课后作业“减负”后,庄希玥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一小时书法练习时间,书法功底大大长进。
作业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双减”工作的“度量衡”。近年来,泉港区组织该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各校学科带头人,根据学情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总量,科学分层设计作业,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实践性作业设计,做到把常规作业“减下来”,特色作业“加上去”,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截至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已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并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制度建设完成率100%;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能有效控制作业时间达标,比率均占100%。
提效率
为教学质量做“加法”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双减”政策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泉港教育系统反复考量的一项重要问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近日,在泉港第五中学“5G+专递课堂”上,泉州第五中学老师朗诵的《望岳》,把杜甫对诗的谋篇布局和完美艺术构思境界,生动地呈现给两地学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般感受著名诗篇的壮阔。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让我感觉就像回到杜甫当时作诗那一刻,与诗人共同游览泰山壮丽美景。”泉港第五中学学生郭育兰感慨万分。
据了解,“5G+专递课堂”是利用5G技术服务于远程互动教学,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城乡学校“同步课堂”,借助一块屏幕,两地三校的师生得以在“云端”相会,实现实时同步互动教学。
“通过‘5G+专递课堂’,充分发挥名优校辐射带动作用,让城乡‘同上一堂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据泉港第五中学教师介绍,作为接收方的学校也需承担给本区域其他学校“专递课堂”的任务,下一步该校将与区内南埔中学积极对接,推动“5G+专递课堂”进入更多学校,形成学校层面横向勾连、纵向联动的新格局。
多措并举育新苗,“双减”绽放幸福花。近年来,泉港区通过开展“双减”背景下“教学练”一体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开放周活动、“主题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比赛和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等,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学生在校内学好学“饱”。
同时,该区还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引领作用,组建各学科全区性“名师团队”,推动“导学案”等一批优质教研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学科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做到应教尽教保证质量。
全覆盖
做实“课后育人”演练场
“双减”政策落地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泉港区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发课后服务,涌现出一大批时间更合理灵活,内容更丰富有趣,“减负增质”成效满满的课后服务品牌。
在圭峰中学课外活动教室里,学生们在市级北管非遗技艺传承人刘峥忠带领下演奏北管,一首首古韵悠长的乐曲在学生指尖缓缓流出,久久萦绕教室。
在泉港第五中学人工智能教室里,学生们正在有条不紊敲击键盘编写程序,在一旁“智能物流体系”项目上,学生也在老师指导下测试运输机器人的稳定性。
突破、抢断、射门、扑救……在益海实验小学操场上,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各班学生挥洒汗水展示球技,灵活的盘带、默契的配合、全力以赴地射门,精彩场面一个接一个,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该区通过文化传承、品德浸润、体质提升、技能学习等“多样态”服务项目的探索性、创新性开设,构建全面服务样态。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均制订“一校一特色,一人一项目”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逐步建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服务模式,初步形成“订单式开课,个性化选课,多样化上课”的人性化课后服务特色,实现学生体验内容的多项供给、多点共促。
截至目前,全区有“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1所,“全国篮球工作示范校”1所,“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1所。中小学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共4.2万人,参与率达91.35%。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共2500多人,教师参与率达85.37%。
(陈嘉纬 陈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