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才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日前召开的全市民政社会救助专题会暨社会救助业务培训会上,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典型经验发言。
近年来,台商区秉承“心中装着百姓,尽力帮困解忧”的工作信条,呼应群众关切、尽力雪中送炭,着力健全主动发现机制,致力锤炼社会救助“成色”,扎实推进“急难愁盼”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筑牢社会救助精准施策理念,切实为遇困人群受益受惠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速度的暖心服务。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蔡婉玲
寻求科学方法 敦促行动加速
村“两委”、驻村干部、网格员、小组长是最直接接触群众的人群。台商区注重发挥他们的基础作用,实行动态跟踪、调查评估、分析研判、分类分项,建立台账,翔实摸排登记困难人群政策落实的进展状况;坚持“凡进必核”,依托经济核对平台,认真过滤新申请低保、特困人员家庭经济信息,新申请低保入户核查率达100%。
同时,台商区通过突出方向有准度、工作有深度和渠道有广度“三个度”敦促救助行动加速,更是在全市率先把民政专线延伸至村级,切实提高了信息录入的及时率和准确率。
在方向有准度方面,台商区坚持“对象就是任务”的总体要求,警醒“疏漏必将贻误”的严重后果,坚守“政策找人、逐户验证,协调指导、无缝衔接”的行动准则。围绕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临时救助四大类型,按照村组不漏户、每户不漏人的工作原则,重点关注残疾、病症、住院、事故、变故(如死亡、离异、失踪、受灾、坐牢)、贫困(如借居、危房、合住、租厝)等情况,汇总村级集体研究、疑议上报区镇确定。在工作有深度方面,台商区用“三个词”来衡量实际效果,要求底子清,体现来龙去脉、社会关系,如家庭经济状况,已有哪些帮扶服务;要求政策细,做到量身订制、一户一策,如这户情况可享受政策的具体项目,何时有、如何办、谁负责;要求措施实,务必贴近实际、操作性强,如应有明确时间节点、各级经办电话,用何方式来做。在渠道有广度方面,台商区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定期与医保、教育、残联、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互通,收集媒体、各级及群众反映的线索,第一时间通过数据比对、入户校对,查清因病、因学、因残、因突发急难群众;并为符合入保对象及时代理代办救助手续,全程跟进、限期落实,让群众少走弯路、一趟办好。
寻求群众满意 敦促效果优化
2020年5月起,台商区民生保障局深化局长带队“每周一村”走访制度,通过走访查证是否存在人情或错保,弄清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有无其他困难需要帮助,并嘱咐基层常走动送温暖。该举措已成为台商区民生领域的特色亮点。特别是疫情期间,为照顾到纾困对象,台商区民生保障局快速联系商超将“爱心大礼包”直送村级发至困难户中,深受好评点赞。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78个行政村中,已走访76个村1603户低保和30户特困人员,协调解决较大问题175个,修缮房屋105户,申请助学28人,为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办理临时救助64户次。
这只是台商区在推进社会救助中的切入点之一。为了让遇困人群得到更多帮助,台商区延伸“拓展点”,积极联络企业家乡贤解囊、社会组织慈善捐赠,扶危济困、传递爱心;对于小诊所看病按年汇总票据证明予以补贴;为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补助1000元—3000元,现已获补152人。
此外,台商区借力联盟,做优“提升点”。2022年以来,与结对共建单位开展慰问帮扶100余户;调动社会组织力量,通过政府购买、协调社工、志愿者上门服务等,常态化帮扶独居老人、一户多残贫困群众300余户;将困境儿童纳入“福蕾行动计划”,关心关爱800多人。
台商区民生保障局民政科科长王龙峰表示,希望用永远装着父老乡亲的赤子之心,赢得百姓信任,增进民生福祉,为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人和气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