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指出,近视、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慢病。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广大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体质提升工程在扎实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小学校园,“小胖墩”“小眼镜”还屡见不鲜。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体育、劳育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该如何持续努力,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本报记者 杜婉琼 张晓明 文/图
案 例
记者采访时,不少医生都表示,他们经常碰到家长带着“小胖墩”“小眼镜”前来求诊。
“手机配饭” 3岁娃近视300度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到饭点,就要追着孩子满屋跑,担心孩子吃得少影响生长发育,便绞尽脑汁各种哄骗,经常是要拿出手机、平板放起动画片或小游戏,孩子才会乖乖把饭吃完。但长此以往,可能会给孩子的视力埋下健康隐患。
“一名3周岁的小朋友近视300度,眼轴长约24毫米,相当于18周岁青少年的眼轴。”泉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林朝斌介绍,接诊时仔细询问原因,才得知小朋友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很宠溺孙子,让孩子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每次吃饭时都要“手机配饭”。
同样不到4岁的小雯老是喜欢眨眼睛,检查发现她近视已超300度。林朝斌沟通发现,一直以来为了让孩子能安静吃饭,家长都会给小雯用平板电脑看动画片、玩小游戏。长期的近距离用眼导致孩子眼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不足,视力下降。
溺爱惹祸 胖墩墩问题多多
“医生,我儿子9岁,1.35米的身高,体重却有50公斤。这可怎么办?”这是泉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朱庆龄遇到的案例。
浩浩从小就有点胖胖的,“孩子胖乎乎的才可爱”,以前亲戚朋友总是这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浩浩胃口越来越大,饭量是同龄人的一倍,不仅如此,还特别爱吃各种零食。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然而父母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大病,认为孩子胖一点是正常的,最后也没有定期到医院复查。
还有一个6岁的胖女孩让朱庆龄印象深刻。“孩子因为乳房增大被送来医院,一查发现孩子骨龄12岁,被诊断为性早熟。”朱庆龄表示,肥胖很容易影响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性早熟。12岁骨龄的小孩应该有1.52米的身高,而她仅有1.32米。
“家长过度溺爱,小孩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泉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绿绿说,她曾经遇到一个12岁体重便达到80公斤的小患者,因为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了。在问诊中得知家长体重过量,有肥胖的遗传基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小朋友在家中只吃肉食、不吃蔬菜,家长因为溺爱导致孩子摄入营养不均衡。
数 据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而儿童青少年肥胖或超重问题也愈发严重。
用眼过度
儿童高度近视不在少数
“现在我们科室每个月的接诊量在3000人次左右,其中因屈光问题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就占了三分之一。”林朝斌表示,现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主要呈现低龄化、进展速度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三大特征。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减少、睡眠不足、环境照明不佳、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等因素,成为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虽然孩子近视有很多诱因,但本质还是因为“用眼过度”。除了电子产品,存在“用眼过度”的行为还有很多,比如长时间看书、画画、拼图、拼乐高、练琴等,因为这些都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低龄化’主要体现在3-6周岁的儿童身上。”泉州市儿童医院眼科中心主治医师吴启闽表示,10年前,进幼儿园筛查基本上找不到近视的小朋友,现在,每家幼儿园都很常见近视的儿童。他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真性近视已经非常普遍了,一年级小学生近视率一般在15%左右,到了六年级近视率已达到59%。他遇到一个小孩子,一年级时近视100度左右,且一直佩戴眼镜,但是到了六年级,他已经到了高度近视状态了。
吃得太胖
易患成年病还很自卑
“现在我们接诊的‘小胖墩’数量较十几年前呈现出成倍的增加,基本上每天门诊都能碰到几个。”杨绿绿表示,如今儿童青少年肥胖或超重问题愈发严重。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人群居世界首位,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即每5个小朋友中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肥胖。
“41%-80%的儿童青少年在成年之后肥胖问题仍然会存在。”杨绿绿表示,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肥胖儿童青少年不仅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活动能力下降,还常伴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同时,其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小胖墩”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导致“成年病”年轻化,如糖尿病、脂肪肝、“三高”、冠心病等;还有性发育障碍,男孩性发育滞后,女孩性发育早熟等。
“在集体活动中,‘小胖墩’往往表现笨拙,容易成为被嘲笑和被取绰号的对象,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杨绿绿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形成被动、退缩的个性,严重者可能患上“自闭症”。
分 析
专家表示,虽然孩子近视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多数责任在家长;而家长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误区也会导致孩子肥胖没有得到及时控制。
家长态度决定孩子的“度数”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卷’,在幼儿园就开始让小朋友阅读、弹钢琴、画画等,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势必会导致近视。”吴启闽表示,过早开始早教对小孩子的眼睛发育是不利的,孩子患近视多数责任在家长。6-12岁是孩子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近视预防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父母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好习惯的培养、电子产品的监督使用还是健康光环境的打造,都是父母需要为呵护孩子视力而付诸的行动。
“现在很多家长对光学矫正存在很大的误解。”林朝斌无奈地说,例如“孩子太小还不需要戴眼镜。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度数还会越戴越高,眼睛也会凸起变形不好看”等等。“我记得之前有个7岁的小朋友第一次来医院检查时只近视100度,但家长坚持认为小朋友不需要佩戴眼镜,结果,一学期后再来复查时,他已经近视300度了。”他指出,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保证完整、健全的视觉,最重要的就是双眼能同时看到一个清晰的视网膜像。近视眼如不及时矫正,长期的视网膜像模糊,会诱发眼轴进一步加长,这才是导致孩子眼睛凸起的重要原因。另外,及时进行光学矫正才能避免度数的加深。
错误观念阻碍肥胖的控制
“现在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小孩子‘胖乎乎’的才可爱。”杨绿绿说,很多家长认为胖点没什么不好,说明“娃长得壮实”,尤其是祖父母辈,更是喜欢孩子长得胖乎乎的。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的,肥胖的损害已经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即使知道肥胖不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也不清楚食物的营养成分、热量等,或是舍不得断掉孩子吃的“爱好”,导致孩子肥胖。
不仅是“溺爱”惹的祸,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对营养需求和均衡饮食的正确认知,缺乏食物标签和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有些家长会把优酸乳和AD钙当成奶来喂养孩子。”朱庆龄指出,还有些家长认为多喝汤才能补钙,孩子不吃鱼不吃肉没关系。这类误区都会导致孩子摄入营养不均衡,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我的小孩总是很好动呀,怎么会没有运动?”杨绿绿说,这是她在门诊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多出去运动时得到的反馈。孩子活泼好动是自发性的身体活动,和有目的持续的运动并不是一回事。不少家长还认为孩子在学校里由老师负责,一定能达成每日运动量。若家长在家中无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孩子也很容易因为运动量不足而肥胖。
建 议
如何才能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专家认为,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共同发力,为儿童青少年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当好孩子的责任老师
“近视防控,家长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予以重视。”吴启闽表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首先,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家中尽量选择模拟自然光的光源。其次,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再者,家长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近视防控专业知识,避免因为不正确的矫正观念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并将这些知识向小朋友科普。最后,家长应主动带小孩子到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随访关注小朋友的近视状况。
同时,他认为教育部门应做好近视防控的宣讲工作,可以通过培养老师成为宣讲员,扩大近视防控的队伍,将近视防控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和家长。可以联合专业的医疗部门,定期入校进行筛查,并开展宣教工作,将近视防控的理念传播出去,并与教育部门联合建立屈光档案,跟踪记录儿童的近视情况,并根据近视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方案。
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
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部长通道”上表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顶层设计,推动教育和体育融合发展。
“合理的营养搭配才能满足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需求。”朱庆龄表示,家长应尊重儿童青少年的饮食需求,此外加强体育锻炼不容忽视。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更多的身体运动会带来更大的健康受益;每天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内,鼓励儿童青少年更多地动起来。
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锻炼是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学校要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儿童青少年增强体魄创造条件。
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
“青少年是提高健康素质的黄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委员会委员、教育专家张秀云教授认为,当代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周末父母、隔代带养、妈妈变身成“老师”、早教前移、男孩子女性化等。她认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要把现有的资源整合,转化为育人资源。解决“小胖墩”“小眼镜”问题,仅靠政府有关部门并不够,家校之间,以及社会机构、组织也要群策群力。要将儿童近视、肥胖防控融入所有政策,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的防控网络,深入系统地开展相关研究。
“家长应了解儿童发育的相关知识,定期监测孩子的体格发育,保持体重的适度增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杨绿绿认为,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近视和肥胖的关键。学校也应及时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青少年的健康保驾护航。例如,学校应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场所和设备,合理安排学生运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充足的运动量,禁止随意占用体育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