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中心承办,泉州市教育局、安溪县教育局协办的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推进会在安溪召开,总结交流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劳动教育重点工作。
□本报记者 曾聪虹
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
安溪教育模式有特色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安溪县第六中学、第二十小学、第十六小学、安溪县慈山农业学校等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参观学习了《托起劳动教育的春天——福建省各地市劳动教育成果展》。
安溪县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劳动教育先行先试,拓展创新。在安溪六中,为了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学校开辟了劳动教育基地——“知行园”,教师带领学生种植瓜果蔬菜;安溪县第二十小学开设了竹藤编校本课程,将藤铁工艺的专业技术引入课堂,学生在编织竹藤编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安溪县第十六小学开设了“建技谋发展,筑梦向未来”土木工程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孩子们化身“小工匠”,学习水电、土木工艺、日常水管维修、小型家具维修或制作等,提高劳动技艺;安溪县慈山农业学校是福建省级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和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是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每年接受泉州地区近3万名中小学生到校参加社会实践……
泉州劳动实践项目多元 创新形式开发教育资源
研讨推进会上,泉州市教育局、龙岩市教育局、安溪县教育局、厦门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等6家单位围绕本地本校劳动教育工作举措、进展成效等作经验交流。
泉州劳动教育亮点突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近年来,泉州在各学段教育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系统打造项目多元、指导专业、资源融合、保障充分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个,其中省级以上9个,每年参加劳动教育生数近100万人,全市被列入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安溪入选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泉州改变传统劳动实践项目的单一模式,创新开发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群、项目库,为开展好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活动载体。激发项目创新活力,“以奖代补”投入370万元,累计培育90个省级、市级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鼓励各地各校结合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开发一批如安溪茶叶制作、德化陶艺、惠安石雕等为代表的百堂精品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师资方面,选优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及辅导员,增聘社会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引入学生家长兼职劳动教育辅导员。
泉州购买劳动教育服务,与现代农场合作共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户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农场体验蔬果种植及烹饪实践。加强政企联动共建,与当地企业合作,挂牌建立学生劳动实践体验基地,多形式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全市各中职学校均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协作关系,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家庭教育融合嵌入,注重家校协同互动,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共建文明家庭。
劳育纳入培养全过程 协同推进再上新台阶
会上,由省委教育工委审定试用的《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小初高版)正式对外发布,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学校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殷世东教授作解读发言。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切实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理念,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进而不断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协同推进等方面下功夫,理清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劳动课程与劳动育人、简单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以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统筹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再上新台阶。
会后还开展了省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1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系统培训。通过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强化课程实施,提高劳动教师专业化水平。